第41章 抄手(第1/2 頁)
穿過兩旁滿是銀杏樹的金門路,周無涯緊接著往東側的一條小岔路走去。他想找的早餐鋪子就坐落在那條街道之中,名為繡戶街。
這條街道因歷來有很多擅長刺繡的能工巧匠居住於此而命名,之前本來叫繡戶巷,原是一條間距狹窄的小巷子。
為圖兜售方便,有些繡工直接就在巷口擺攤叫賣繡品;而且有那麼幾個擅長做小吃和點心的人,也在旁邊扎堆。
極具特色且精美的棗泥酥和抄手等小吃,賣得極其火爆。
後來,靠著居民們口口相傳,除了購買繡品的行家外,還有很多食客們也前呼後擁地擠進巷子裡來。
每天巷口都是人山人海的景象,快要把門檻踩塌了。
旁邊不做生意的居民被外來人的吵鬧搞得非常困擾,之前的巷子本來就不寬,最多也只能同時容納兩個人並排走。
美食的名聲流傳出去後,巷子裡天天擁堵,過也過不去,進也進不來。
路上被人丟得到處都是吃完的垃圾,大家苦不堪言。
有些居民聯合向交通管理局反映情況,希望他們給出解決辦法。經過一系列的考察,本地政府終於決定整修道路。
道路被修得更寬更平整了許多,於是由繡戶巷改成了繡戶街。美食生意愈加火爆,很多小宅子都出租出去作為餐館使用,倒是之前命名時所參考的繡戶們,早在城中行業落魄時,就紛紛搬走了。
至此,這條路變成了名不副實的一條美食街。
前不久修建的金門路,向公眾們徵集道路名稱時,有一個居民的建議脫穎而出,後被採納。這位居民提議:“我的建議是:取名金門路。與旁邊的繡戶街交相輝映,有‘金門繡戶’之美意。”
大路建成後,園林局還別出心裁地選擇種植銀杏樹,到了秋天,便很好地彰顯了它的名字,繁榮富庶。
繡戶街每日都有很多人接踵而來覓食,景象十分熱鬧。
周無涯沿著繡戶街往深處走去。
有很多連鎖的商戶們都看中這條街的地段和名氣,希望能夠入駐。
不過,負責准入管理的那位官員十分剛正不阿,完全不會因為品牌的名氣而對其有什麼厚待;挑選方法完全依據食物本身的好壞,非常純粹。
因此,這就保證了繡戶街上的美食店鋪之所以能經久不衰,全憑自己的真本事。
街上的大多數店鋪都會在牌匾和門口裝潢處下足功夫,畢竟是門面嘛。
比如周無涯剛剛走過的麵條店,門面裝修得金碧輝煌,黑底金字,店裡的老闆還曾誇耀過他家的牌匾花重金請了書法大家題寫。
從外面看上去,絕對想不到它這麼大費周章的竟然只是個賣麵條的。
周無涯走進一家從外面看來裝潢簡單的小館子,大門的牌匾是白底藍字,上面印著四個大字:百年抄手。
非常簡陋且隨意……
上面印著的字型看上去自成一格,應該是老闆自己寫完印上去的吧。關鍵是他選的還是藍色,就是那種正色的海軍藍,非常肅穆,而且端莊。只看配色,說它家是開書店的也沒人質疑。
自從回到錦城後,周無涯來這家店光顧了許多次,早上偶爾自己不想在家做飯的時候,便來到這家店吃早餐,也算是個熟門熟路的常客了。
他向門口招呼客人的老闆娘打了個招呼,如之前常點的一樣,要了一份大碗清湯的原味抄手,再加一個煎蛋。
老闆娘聽見要清湯口味的,仔細看看點單的人,發現果然又是周無涯。
其中的緣由是,店中賣出一百碗抄手中也不見得有一個人點清湯的。畢竟,當地人無辣不歡。
店中所賣抄手一共有四個口味:藤椒、紅湯、酸辣、清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