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熙和路問題(第1/2 頁)
北宋仁宗時期
此時還在外放做官的包拯聽見了他的\"威名遠揚\",心口彷彿被堵住一口氣。
雖然名傳千古是件不錯的事,但沒人告訴我這名聲怎麼變成這樣了!?
我絕沒有像林姑娘所說的冒犯陛下!
話說那群文臣可真能吵啊!
……
\"元佑二年正月,劉摯、蘇軾、程頤幾方勢力鬥得不亦樂乎,最終波及到了年過九旬的朝廷吉祥物 文彥博。\"
\"儘管文彥博只是充當個吉祥物,畢竟人也九十了不是,但他對元佑朝的國策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覺得這個廢除新法的速度有點太快,他也知道自己沒多少實權,不過憑著他仁宗時的威望,也給在場的臣子造成了一些壓力。\"
\"尤其是以劉摯為首的文臣,對待文彥博的態度就不似以往了,等到宋夏和議,這也讓那群言官們找到了彈劾文彥博的機會。\"
大宋某紈絝子弟: 這也算這群臣子的老祖宗了!
大明某世家子弟: 畢竟九十多了!
\"宋神宗時,連年發動對西夏和青唐吐蕃的戰爭,讓宋朝開拓了不少的疆土。\"
\"這大概主要概括兩個方面,這一是攻略青唐吐蕃的兩千裡土地,即熙寧朝所建立的熙和路,二則是五路伐夏時所建立的西夏領土,也就是熙和路方向的蘭州城和定西城,以及衡山地區至陝西一帶的幾個山寨等。\"
\"文彥博在這上面的立場是和司馬光,劉摯以及蘇轍等大臣一樣的,他們都主張把奪來的西夏土地都還給西夏。\"
大明某農漢:???啥玩意,為啥要還回去!?
大唐某將士: 一下子就精神了!
大宋某衝網少年: 低血壓一下就好了!直接增高!
……
\"這其中有兩點原因,首先神宗時期確實打仗打了許久,五路伐夏就搞了百萬人,其他還有幾十萬的規模的戰爭就更不用說,尤其是陝西和河東附近靠近西夏前線,出動了大量的民夫,致使百姓民不聊生。\"
\"而熙和路那些地方,並沒有多少經濟價值,留著不但損耗國力,還容易引發新的戰爭。\"
\"這第二點就是新君登基,朝廷還需要穩定內政,沒什麼時間去和西夏鬥,不如把這些沒用的地盤退回去,還能維持兩國的關係。\"
\"這兩點原因真把我氣笑了,不會真覺得把地還回去,人西夏就不會繼續打你吧!?\"
\"或許他們還覺得你好欺負,就算拋開這些,那些因這些戰爭而死計程車兵,他們也有家人,在場的臣子不論新舊黨,有沒有為這些民眾考慮過嗎?\"
大漢劉豬豬: 耗費國力、人力,好不容易打下來的,結果你又給人送回去???
始皇祖龍: 朕沒想到一千多年後竟然還有這樣的想法???還是朕落伍了!
大唐某世家子弟: 說不定西夏那邊得謝謝這群言官!
大宋趙匡胤: 你他娘…&@%咋想出的!?
……
\"也只有到了這個時候,才在發言上看出有沒有待過邊境。\"
\"像是範純粹,長久在陝西領兵,不但知道百姓的情況,而瞭解邊境的形勢,他雖然認同宋朝與西夏議和,但是他不贊同無條件的就這麼把地給西夏。\"
而元佑大臣中,只有呂大防堅定的反對歸還土地,但由於他勢單力孤,所以也爭論不過那群言官,直至元佑元年七月,次相呂公著還是否決了歸還熙和路的奇葩建議。\"
\"將退還四方山寨的方式與西夏和談,然而宋朝與西夏的和談估計也是談不攏,一直持續到了元佑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