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流民叛亂(第1/2 頁)
大明洪武年間
朱棣不敢抬頭看他爹陰沉的臉色,怎麼回事?這不爭氣的子孫是沒完沒了了嗎?來了一個朱祁鎮不夠,連帶著朱瞻基也不行了???
要知道他們爹平民出身,最見不得老百姓受苦!
這緊急關頭上,大哥怎麼還在外面辦事!?
此時還在幹活的朱標冷不丁地打了個噴嚏。
朱棣絞盡腦汁猛想對策的時候,還沒注意到他爹正摩拳擦掌地向他走來。
結果下場可想而知。
……
林可頓了頓,繼續說道:“《根據故中順大夫貴州知府郭府君墓誌銘》中記載,朱祁鎮於正統八年重新開啟下西洋做準備,大量船隻準備修建,也就說濫用民力的情況已經開始出現,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於是東南民亂就這樣發生了。”
“可以說南方瑤亂其實在朱祁鎮一朝就已經有了矛頭,朝廷在上面並沒派派人進行安撫,或者說派了去但是並沒有發揮出效果。”
“基於這幾點瑤亂的勢頭越來越猛,根據《明實錄》中記載,瑤亂規模最大的涉及數個省,例如:廣西,廣東,福建,貴州,江西等地。”
“所以成化初年,廣西瑤亂就已經爆發,不僅如此,四川少數民族都掌蠻叛亂,湖廣荊襄又有流民叛亂,這個開局比他爹朱祁鎮爛的不是一點兩點。”
朱祁鎮揣著一個爛攤子:接著!兒砸!
朱見濡(微笑臉):哎,爹!
“朱見濡命都督趙輔為徵夷將軍,南下鎮壓瑤民起義,十多萬的明軍毫無壓力地攻破敵寨三百二十四座,這場起義就這麼結束了,不過大明這邊還收穫了下一任皇帝朱佑樘的生母。”
大明專情皇帝朱見濡:……
“接下來就是第二個問題——荊襄流民,明朝初年,對位於四省交界的荊襄山區加以封禁,而封建王朝的土地兼併的情況不斷出現,致使許多的百姓都失去了土地,紛紛逃荒,成了流民。”
“最致命的一點是土木堡事件的發生,已經是內外憂患的大明沒有有效的去處理流民,或者說根本顧不上,最後集中爆發。”
“荊襄山四處群山環抱,適合躲藏,加上沒有官府,也不用交稅,土地又適合種菜,老百姓要的是什麼,不就是安逸的生活嗎!”
“荊襄山就成了流民的桃花源,紛紛而來,當朱見濡即位時,流民早就已經超過百萬人。”
“然則人心易變,誰都不知道身旁的流民究竟是什麼人,沒有官府管轄意味著這裡的秩序混亂,弱肉強食的準則適用於這裡。”
“荊襄山裡不乏有窮兇極惡之人,也有野心勃勃之人,這才有了成化初年,流民領袖劉通帶領四萬流民起義的事情。”
“朱見濡派朱永前去叛亂,起義軍都是些流民組成,並不構成威脅,所以很快就平定了這次的暴動。”
“官府給了兩個選擇,一個是發回原籍,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祖宗,另一個是附籍,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這一個。”
“但荊襄山並沒有官府管轄,幾個官府都認為不關自己的事,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這就導致了第二次流民起義的發生,明朝派項忠去平叛,另一邊項忠派人去說和,稱自願出山,就不予追究,官府會承認流民開墾的土地。”
“其實說到底,普通百姓若是活不下去了,誰會逃荒,又有誰會起義?”
“沒有哪個階級比普通百姓要的更少的了,他們所求不過是安居樂業而已。”
此時的各朝各代
始皇等人陷入了思考,這不是林可第一次說到民生的事情了。
後世對於普通百姓,似乎更為看重一些。
劉徹想起上回哭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