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河套地區(第1/2 頁)
滿四:……
啊!不是!?我就這麼不值得你們救麼?
還打個屁啊,直接躺平認輸不是更好!
不說楊虎力那小子,那些個流民不都是為了活命才投奔我的,現在這麼搞,擺明了跟著我會輸,還打個什麼?人都要跑光了!
項忠表示對對對,你們投降吧,省的犧牲毛老將軍,在哪活不是活著啊!負隅頑抗那就是一個輸!選吧!
流民們相互對視一眼,意見達到了一致,立馬投降往石城外跑去。
林可:“接下來談一談成化時期的紅鹽池戰役和威寧海之戰。”
“在成化帝朱見濡身上有一個難能可貴的品質,那就是在前線將領所做的某些舉動惹人非議時,選擇相信前線將領。不像某個皇帝遠在皇宮卻對前線指手畫腳致使一片大好局勢一朝喪盡。”
宋朝
趙光義發現林可似乎在盯著他說這句話,一瞬間頭皮發麻,不是吧,就算比不上哥哥,我也沒這麼蠢吧!?
管他的!趙光義自己想的開,心中慶幸自己早早地躲到了母后這裡,哥哥也拿我沒辦法!
“明成祖朱棣在登上皇位後,將其中包括東勝衛的邊地衛所內遷,主要是因為糧草不繼,駐守成本極高,又加上河套地區荒無人煙,朱棣也打的蒙古人遠遁漠北,所以東勝衛在不在其實也沒有太多影響。”
“然而驍勇善戰的帝王總會老去,失去了朱棣的威懾後,直接將河套地區暴露在了蒙古人面前,往後蒙古牧民開始進入水草豐美的河套地區放牧。”
“朱見濡即位時已經一發不可收拾,蒙古人以河套地區為根據地,頻繁騷擾邊境百姓,利用明軍薄弱的地方,採取閃擊戰,明軍分散並且來不及防護,很快就損失了一大批人員物資等。”
“成化三年,朱見濡派遣朱永實時搜套,也就是主動出擊,深入河套腹地,掃蕩蒙古人的據點。”
“然而蒙古在河套地區轉來轉去,明軍像個傻子一樣被他們耍弄,這次的效果甚微,接下來幾年不斷爆發民亂戰役,搜套行動也就不了了之。”
“直到成化八年,朱見濡派趙輔和王越前往西北執行搜套行動。”
“趙輔和王越都認為需要十五萬人分道進行才可,但此時兩人手中只有八萬的兵力,更為糟糕的是擅長作戰的兵力並不多,所以兩人選擇按兵不動。”
“這就惹得朝堂上的大臣不滿,認為他們拿工資不幹活,朱見濡選擇相信這兩人,不予理會彈劾的奏摺。有一說一朱見濡這方面做得比較好。”
正在熬夜奮筆疾書寫摺子的臣子:……
“成化九年,蒙古人從雙山堡、高家堡等地方劫掠被周玉攔截,王越命他率騎兵截斷其退路,同時王越則率軍支援。”
“在兩面夾擊的情況下,蒙古軍衝鋒五十餘次皆被擊退,並且在蒙古分出一小部分人偷襲明軍的同時,王越已經派人在前方等著蒙古人入陷阱,很快蒙古軍大敗。”
“半年後的九月,滿都魯入侵固原一帶,王越立即率兵之援,到波羅堡的時候,他突然意識到費勁千辛萬苦到達固原士兵肯定十分勞累,不利於戰場形勢,就在這個時候他接到訊息,蒙古人的老巢就在紅鹽池附近,那裡都是老弱病殘和物資,這是一個絕佳的好機會。”
“但現實真是如此嗎?王越對這個蒙古的老巢的訊息不是很相信,但如果就此放過又很可惜,於是仔細思索下,他率了4600多名騎兵直奔紅鹽池,其餘兵力繼續支援固原。”
“達到以後,王越派出一支小隊悄悄到蒙古人後方,自己則繼續率軍前進。”
“就在明軍距離紅鹽池二十多里的時候,蒙古人驚醒,慌忙集結兵力作戰,在王越正面和周玉等人側面的夾擊下,蒙古人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