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潼關失守(第1/2 頁)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猛地推開圍繞在他身旁的太醫,眼睛泛起血絲,雙手微微顫抖,他萬萬沒有想過安祿山會反。
他的身邊並非沒有勸他收拾安祿山之人,就連高力士也說邊界節度使權力過大,朕都沒有當回事。
這個孩子每次進京都會逗自己和玉環開心,甚至苦心練習胡旋舞,拜朕為乾爹,玉環為乾孃,這樣一個有孝心的孩子,怎麼會突然之間就反呢?
李隆基閉了閉眼,如今是天寶六年(公元747),李林甫尚未去世,楊國忠也尚未掌權,而安祿山掌管兩鎮節度使兼任史大夫,大唐還有得救。
李隆基盯著螢幕裡的林可,難得一次真心發問:林姑娘所說,可否會被安祿山得知而提前造反?
林可看見李隆基的彈幕後,沉吟片刻後回答(實際上是去問了系統):“安祿山等人手中並未有小光屏。”
聽罷安了安心,李隆基沉聲道:“傳朕旨意,調集中央禁軍,緝拿安祿山,若遇反抗不降者,就地斬殺。”
身側的高力士垂眸稱是便向外跑去調兵,其實他早就勸過陛下提防安祿山擁兵自重,心懷叵測,可奈何陛下仍覺得他赤忱之心。
……….
螢幕中科普歷史的聲音還在繼續。
“另一邊封常清跑路後,跑著跑著就遇到了另一位將軍高仙芝,兩位將軍達成統一意見,眼下打不過安祿山,不如退守到潼關,潼關是長安城的最後一道防線了,意味著什麼相信各位也能明白。”
“雖然封常清和高仙芝兩位將星放棄了洛陽,但是卻有兩位文官選擇了螳臂當車。”
“他們一個是時任河南留守的李憆,另一個則是御史中丞盧奕。”
“李憆召集了四百人想繼續抵抗,但還沒開啟那些人就都跑了,即使如此李憆選擇留守洛陽,與洛陽城同生共死。”
“而盧奕送走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穿了朝服,在他的府邸靜靜地等待叛軍的到來。”
“這兩人與其說是在等待叛軍,不如說是等待自己的死期,明知安祿山不會留他們性命,卻仍願意留守洛陽。”
“安祿山到達後,果不其然命人砍了這兩人的腦袋,命手下段子光提著兩人的腦袋去河北諸郡傳閱,達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隨後不久,安祿山在洛陽登基稱帝,跟隨他的叛軍都被封官進爵,乍一眼望去滿城都是胡兵,頭戴著華貴的帽子,而最隨處可見的唸書沾滿鮮血的野草。”
林可落下一聲悲嘆,萬朝中的人似乎都見到了滿目瘡痍的洛陽城。
“話說另一邊李隆基在接到洛陽失守的訊息就大發雷霆,他以為安祿山所領的兵不過是一群無用之兵,如何能對大唐造成什麼威脅,可戰報傳來,他 才不得不相信大唐竟然敗在了雜胡安祿山之手。”
“他百思不得其解,聽信奸臣之言,認為都是封常清和高仙芝的過錯,於是陣前斬將,他向下發了一道詔令:高仙芝和封常清不戰而降,就地斬首。”
“前面也說顏真卿在為安祿山謀反作鬥爭,他耐心等待兩軍交戰的訊息,可惜交戰的訊息沒等到,卻等來了兩位文官的人頭和東都洛陽淪陷的訊息。”
“段子光提著這兩顆人頭大喊道:你們誰敢不聽話,就準備和這兩人同樣的下場吧!”
“這一刻,顏真卿再也繃不住了,他的悲憤在這一刻吞沒了理智,命手下人生擒段子光,將他腰斬,然後用稻草做成身體的模樣接上頭顱厚葬了這兩位忠臣。”
“顏真卿寫下來一篇討賊檄文,傳至河北諸郡,正式向安祿山發起宣戰,燕趙從不缺正義之士,顏真卿一發起,不斷有人跟隨,沒多久就有萬餘人加入了他的隊伍。”
“就連河北十七郡都紛紛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