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有靠山了(第1/4 頁)
“大夫一洗胃,得,又活過來了。
“兄弟啊,這都是老人家保佑的,是你哥哥我這幾年上香上的及時,否則你現在哪還能見到我啊,早不知埋在地裡幾年了……”
龐靖不愛聽他叔父唸經般叨叨,支使馮月拉了若若去廚房。若若其實聽得入神,這般鄉音,聽在她耳裡的親切勁,是龐靖等人無法體會的。
廚房裡,馮月邊做菜邊給若若介紹這個叔父,跟一旁插科打諢的龐靖一起,倒是將叔父好好形容了一番。
叔父是個十分勤勞的人,每天四點多就起床了,當別人都在酣睡時,他的罐罐茶已經在爐子上咕嘟咕嘟地冒著泡兒了。
當天剛露出魚肚白,公雞們引吭吊起第一聲嗓門兒,叔父已經卸下他的揹簍,而門前也已經多了一大攤糞了。
叔父的勤儉還表現在種地上。高山陡窪,哪怕是巴掌大的一塊,他都要往裡面撒幾粒葵花籽。
每年光是玉米,就種有三十多畝,不必說那些麥子豌豆扁豆胡麻洋芋蕎麥糜啥的,幾乎樣樣不落。近幾年更是瘋狂,村裡部分人因為各種原因——打工的陪讀的——舉家進城了,扔下不少的地荒著。
叔父看不過眼,一咬牙統統收攬過來自己種。什麼肩周炎老寒腿,根本不在話下了,一隻胳膊疼得連穿衣都要人幫忙的他,中午撂下碗又扛起鐵鍬下地了。
若若靜靜地聽著,偶爾點頭讚歎一句,不至於冷了場,其實關於叔父,龐靖夫妻也只揀能說的說,有些事在言蹊這樣的外人面前,自然是絕口不提的。
若若記得當年叔父聞名十里八鄉的,並不是他如何地勤勞吃苦,也不是他兩次死裡逃生,而是一則小軼事。
其他鄉社的人們也許並不認識他,但當有人說出那則軼事,對方必將心領神會:哦,原來是他!話說的是叔父帶著妻子下地,回來的路上妻子幾次示意想要小解,都被他阻攔了,怕肥水流到外人田裡,要妻子堅持回家再解決:
“只要漲不破,你就給我憋著。自家的廁所空著呢,你倒惦記著給別個上肥。”節儉如此,也成一種境界了。
吃過飯,心滿意足的叔父首先告辭,他笑得見牙不見眼,還邀請若若去他家玩:“這丫頭我看著就喜歡,知恩圖報是個有福的,跟咱家若若是一樣的,過幾天閒了來叔家,叔帶你向老人家請個福,帶在身上再也沒病沒災。”
若若微笑著應答,一起送他出門,看著他邊走邊回頭示意大家回去,這樣走幾步一揮手,直到拐了彎身影淹沒在小巷的盡頭。
龐家中午沒有午睡的習慣,龐爸吃完飯會去外面消食,跟幾個同齡的老頭老太打打牌,三毛五毛地玩一陣,龐媽收拾家,洗洗涮涮的家務也是很能耗時間的。
而龐靖兩夫妻,一個看孩子寫作業,另一個去守店,等到孩子上學去了,便都守店、理貨。生活可謂十分規律。
若若的到來打破了這種規律,龐爸看著若若幫馮月收拾桌子,不許龐媽插手,眼裡滿是讚許的笑,這大城市來的女孩一點都不嬌氣啊。
龐媽幾次要幫忙,都被若若攔下了,其實以前她每回家,都是這樣乾的,幫著嫂子做飯洗鍋,不同的只是以前這樣幹馮月認為理所當然,現在呢,有些誠惶誠恐。
龐靖催著兩個女人麻利地收拾完,拎了書包提溜著磨磨蹭蹭的龐承志往店裡走去,讓馮月在店裡輔導孩子功課,他帶若若去諮詢店面轉讓的事宜。
龐爸龐媽送他們出門,拉著若若的手再三邀請她常來坐坐。若若應聲不迭,求之不得呢。
天氣晴好,幾乎萬里無雲了,不過若若知道這只是暫時,根據近幾天的經驗,四點之前必定彤雲密佈,一場極具爆發力的雷陣雨勢在必行。
而天氣預報顯示,後面的幾天清一色全是雷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