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大地赤子(第1/2 頁)
影片繼續。
接下來是一段講解,背景音樂稍微沉重了一點。
【2021年5月,即使身處重病之中,老人每天還向醫務人員詢問病房外的天氣。他擔心連綿的陰雨天氣會影響到雜交水稻的長勢。】
後面出來一個身穿白大褂的人,是袁老的主治醫生:“老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是試驗田裡的水稻,即使是在他最不舒服的時候,他也時刻關注著外面的天氣。”
“他就在床上問我們現在是什麼樣的天氣,是不是下雨了?護士就和他說,是的,下了很長時間雨了,現在的溫度是多少等等。袁老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哎呀’,那我的水稻可怎麼辦呦?”
影片講解。
【他一輩子躬耕田野,總把牽掛和夢想化作飽滿的稻穗,在春華秋實的輪迴中成為一個民族告別飢餓,迎來豐衣足食的時代肖像。他的名字,寫入了遼闊的大地,閃耀在燦爛星空,印刻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西漢。
泛勝之品味著這段評價:把名字寫入遼闊的大地,刻在老百姓的心坎上,這確實是一個農民引以為傲的事,我也想做到這樣的程度。
作為一個農民家庭出生的人,他太想親眼見到產量如此高的水稻了,如果有一片這樣的稻田,他肯定天天睡在田裡,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結出稻穗。
唐朝。
李世民聽到這樣的話,心裡沉思片刻:這就是後世所說的科研精神嗎?
這人看起來年紀可不小,到這個年紀沒有想著頤養天年,而是惦記著田裡面的事情,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能讓他如此堅持?
是讓人吃飽飯的執念?
這可以稱作聖人了吧。
明朝。
宋應星感覺這個人可以稱作自己的榜樣了,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對一個後人出現這樣的想法。
能在重病的時候還想著水稻,一是本來就對農業研究保持了極高的興趣,二是加上他還心懷天下和百姓,就是這樣的信念在支撐著他。
想到自己在科考中幾試不第,突然覺得也沒什麼了,走不成仕途就換個方向吧,能像這個後世人一樣用一生來幹一件事也挺好的。
宋應星想著:反正我還不單單隻會農業呢?像陶瓷、硫磺、火藥、紡織、兵器等很多東西我也還算了解一些。
多參考一下後世的生物、化學、物理課,說不定我能有更大的成就呢?
影片接下來講述了袁老的出身以及家庭背景。
看到他們家兄弟幾人的名字是按照當時他家所在的城市來取名時。
戰國時期。
孟子發出一聲感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這個時期經歷的苦難也算是磨練了他的心志吧?沒有這些經歷說不定還不能成就他後面的人生呢。
還是要慶賀他熬過了這些磨難。
北宋。
蘇軾在心裡感嘆:好傢伙,這也太顛沛流離了吧?居然輾轉了這麼多城市,這個時期真是混亂啊!
同時他也在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這樣的境遇的話,自己會怎麼做?
估計也不會向命運妥協,起碼要吃好不是?
袁老自嘲小時候被祖母稱作“醜鬼楊藩”。
還未出現楊藩這個人物形象的時期,很多人一臉困惑,不知道這有什麼說法。
有的朝代倒是知道這個人物,把影片裡的人和小說裡面描繪的楊藩對比了一下之後。
讀過《薛丁山徵西》的人:你和楊藩長得也不像啊,小說裡面的楊藩長得人高馬大的。
影片裡簡單地解說了一下楊藩這個藝術形象,聽完後,大家無言。
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