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漢武大帝(第1/3 頁)
歷史課繼續。
胡老師:“文景之治後,西漢王朝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存在的社會問題還是很多。所以漢武帝這位少年天子登基後就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大漢變得更強大。為此,他下詔招攬賢才,確實有所收穫。”
“憑藉著他父祖輩積攢的家底,漢武帝打算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不過第一次改革便受到了強大的阻力,阻力來自他的祖母竇太后。墨守黃老學說的竇太后反對漢武帝推行儒家學說,最後,第一次改革以失敗告終。”
西漢,竇太后:黃老之學讓我大漢從破敗的景象中變成如今這樣的盛景,成效斐然,新帝現在卻想把它換了,我自然是無法同意的。如今天下富足,輕易變更國策也容易出現大亂。
西漢,已經親政的劉徹:起初受到祖母反對的時候我是不忿的,黃老之學已經不適用於強大起來的大漢了,但是我選擇了忍讓,反正我知道自己的時間還多,這種事也急不了。
唐朝,李世民:表面看是竇太后和武帝的爭鬥,實質上這已經變成了兩家學說的鬥爭,黃老之學被淘汰是避免不了的。
胡老師:“竇太后逝世後,漢武帝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時代,開始大展身手。政治上,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地位,漢武帝頒佈推恩令、設立中朝、確立察舉制、將全國劃分13州部,設定刺史、任用酷吏治理地方”
胡老師詳細解說了這幾種政策及其作用,聽完後大家若有所思。
秦朝,秦始皇:這個推恩令確實高明,不過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也是之前的皇帝削弱了部分諸侯的實力才能讓它更順利地得以實施。
西漢,劉邦:我這些個子孫做皇帝做得還挺像模像樣的嘛,比我有出息,不錯,不錯。
西漢,劉徹:主父偃提出的這個辦法真的絕,哈哈,他們即使不滿,也只能跪謝我,外人看到了只會說我仁政。我這可是讓你們的兒子們都有機會擁有封地啊!
受到推恩令的諸侯:我們也知道陛下發布這道政令的目的,可是沒辦法,只能往裡面鑽啊!不然我們這些諸侯國自己得先內鬥了,最後還不是便宜了別人。這辦法真是歹毒,有時候真覺得孩子生多了也不是很好。
胡老師:“經濟上,漢武帝改革貨幣制度、實行鹽鐵官營制度、推行均輸平準、抑制工商業者”
秦朝,秦始皇:貨幣本來就應該由中央統一鑄造,各地亂造幣的話,對中央威脅太大,也不利於商品交換。鹽鐵都能放手給地方經營,你們西漢心真大,難怪後面有諸侯叛亂。
西漢,劉徹:其實我本不想對商人那麼狠的,可是匈奴威脅我大漢,打仗要錢啊!這種危機時刻這些商人都不願意掏錢出來支援國家,那我不得自己掏錢去啊!要知道我這麼做還不是為了國家穩定?
唐朝,李世民:我非常不喜歡賣官鬻爵這種做法,官位哪能用錢財買得?秦始皇是開了個口子,漢武帝直接把這個口子撕開了,不然漢朝後期也不會那麼腐敗了。我都懷疑我大唐後面是不是又盛行這種風氣了,不然怎麼就亡了呢?
北宋,蘇軾:漢武帝征戰過於頻繁了,文景時期積累的那麼多的財物都被打空了,這也為後面埋下了禍患啊!
胡老師:“思想文化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
春秋時期,孔子:這個董仲舒和漢武帝還挺有眼光的,選了我儒家學說來治理國家。
不過在胡老師講述了董仲舒的儒學後,孔子有點懵了:這和我的儒學不太一樣啊,感覺有點像包著儒學的法家。
孔子嘆氣:果然自從秦朝以後,我的儒學已經不再是我的儒學了。不過事物都是發展的,有變化其實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