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宋元時期的中國服飾(第1/9 頁)
宋元時期包括宋朝和元朝兩個階段,這一時期中國傳統服飾具有獨特的形式和特點:
1. 宋朝服飾:
- 形式:
- 上衣:
- 抹胸:是宋代女子內層最貼身的衣物,功能類似現在的內衣,用於遮掩保護胸部。後來還出現了將抹胸作為外裝一部分的“內衣外穿”形式,外罩一件褙子,衣襟敞開,不施衿紐,充分顯示女性曲線。
- 大袖衫:是晚唐五代遺留下來的服式,兩個袖子寬大及膝。原是皇帝嬪妃日常所穿的衣物款式,後來逐漸傳到民間,成為較高階層女子的禮服,一般在婚禮、受封等重要或特定的場合使用。
- 襦、襖:兩者皆為短衣。襦的長度一般到腰間,下身常搭配長裙,將上衣系在長裙之內,長裙之外再繫上腰帶,即“上襦下裙”,這是宋朝女子日常裝扮之一。襖是在襦的基礎上演變而來,比襦長而比衫短,為了保暖,裡面會增加棉絮,大多在秋冬季節穿。
- 袍:原為男子多穿,發展到宋朝男女皆可穿。其形制為長衣,圓領窄袖長袍,上衣下裳相連,腰束帶。宮中也有許多著男裝的宮女,這種服飾簡約利索,方便工作行事。
- 褙子:又稱背子、綽子,是宋代衫的服式中非常有特色的款式。直領對襟,前襟常敞開且不施襻紐,袖有寬窄二式,兩側開高衩直腋下,領、袖口、衣襟等處通常會鑲有緣飾。有齊膝或在膝上的短褙子,也有長及膝下的長褙子,受到社會各個階層的喜愛。
- 半袖:由襦發展而來,多是盤領與直領,上綴有紋飾,女子穿半袖者居多。後來去掉袖子演變成背心,有長款短款,製作工藝逐漸精巧。
- 下裳:
- 裙:宋代女子極愛穿裙,裙料以羅為主,裝飾方式有刺繡、銷金、暈染等。北宋初期裙裝較肥闊而多褶襉;北宋中期至南宋時期,造型瘦長而多褶襉,裙長可拖地,掩足不外露;南宋時期,多褶裙長變短,剛能露足。裙子種類繁多,有百褶裙、一片裙、兩片裙等,還有方便女子騎驢的旋裙。
- 褲:受少數民族影響,宋代除了用於保暖的開襠褲“袴”,封襠的“褌”也更多地被使用。女子褲子主要穿在內層,穿著順序從內到外是圍件、合襠褲、開襠褲,最外面再穿裙裝。
- 配飾:
- 披帛:古代女子披搭在肩背、纏繞於雙臂的長條帛巾,最初多用於嬪妃、歌姬及舞女,後來融入民間婦女之中,增添女子的飄逸之美。
- 霞帔:是在披帛的基礎上發展出的一種服飾,是身份的一種符號與標誌,也是中國古代漢族女子禮服的一部分。
- 特點:
- 審美觀念:宋朝服飾整體呈現出一種內斂、素雅的風格,追求修長適體、清新自然,體現了宋代文人氣息和儒雅內斂的精神風貌。這與唐代服飾的華貴、誇張和開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面料材質:以絲綢為主,羅也是常見的面料。絲綢具有柔軟、光滑、透氣等特點,非常適合製作衣物,並且政府每年還會贈送親貴大臣錦緞袍料。
- 顏色搭配:色彩質樸而潔淨,用色清新淡雅,偏向於淺色調,如白色、米色、淡黃色等,但貴族和官僚婦女配色大膽,已打破唐代以青、碧、紅、藍為主色的習慣。
- 等級制度:在服飾上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官員以袍衫的紋樣、質料、顏色分等級。例如,三品以上官員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
2. 元朝服飾:
- 形式:
- 蒙古貴族: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材料多為貂鼠皮和羊皮。其式樣多為寬大的袍式,但衣袖形似燈籠,袖口窄小,袖身寬肥。由於衣長拖地,貴夫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