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第1/5 頁)
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
馬家的兩個進士被抓後,在朝堂上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九月三日清晨。
在韓家的推波助瀾下,醞釀了幾日後,御史臺再次發起進攻。
宋代御史臺與諫院合稱臺諫,按照真宗時期官制,應該是臺諫各六人,總數十二人。
但到了仁宗朝臺諫官日益增多。
御史臺有御史中丞、御史各一人、殿中侍御史兩人、左右巡檢使兩人、廊下使、監香使各一人、監察御史六人、監察御史行裡十二人下面還有三京留司御史臺數人。
這樣光臺官就能多達二三十餘眾。
而諫院人數相對較少一點。
因為御史臺的臺官主要是對百官糾察,人數更多。
諫官則是對皇帝監督,順便還能監察百官,職權比御史更重,因而人數更少,只有左右諫議大夫、左右司諫、左右正言六人。
臺官當時多由宰相舉薦,雖然能起到監督宰相的作用,但也偶爾會被宰相用來當作針對競爭對手的進攻武器。如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都有他們的身影參與。
所以韓億作為樞密副相,再加上馬元曾經就是監察御史,有那麼三五個御史臺的好友,自然能夠在背後推動御史臺。
便在這同一日,趙駿也在清早走出了家門。
天漸冷了。
趙駿去了慈幼局看瓶兒。
慈幼局南宋才設立,北宋並沒有這種東西。
但趙駿查抄諸多貪官汙吏家產,所獲眾多,因而專門調撥資金,購置房產,安置這些受害者。
搗毀那無憂洞分會,抓獲一百多名罪犯,解救出三十一名受害者,其中只有四人找到了家屬,並且願意回去。
其餘人要麼已經無家可歸,要麼不願意回家,畢竟裡面有不少都是女子,遭受那麼多苦難,回家裡去也只能被鄉鄰非議,還不如留下來。
至少皇城司管吃管喝,那位知司也承諾將來會給她們安排一些紡織之類的工作,待過兩年安撫好了心靈創傷,看能不能找個好人家嫁了,安穩過日子。
慈幼局被安置在了外城十字大街,佔地數畝,這是為了將來徹底搗毀無憂洞和鬼樊樓,安置大批受害者準備,因此眼下倒是空蕩蕩。
趙駿僱傭了幾名護工打掃院落,又安排了一隊皇城司察子住在前院,保護他們的安全。
當趙駿走入慈幼局的時候,察子們紛紛上前見禮:“知司。”
“嗯。”
趙駿點點頭,一路到了後院。
後院中大家正在吃早飯,未來慈幼局可能會住幾千人,光養著這些人肯定不行。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每個人都要靠自己雙手勞動賺錢才是硬道理。
只是眼下趙駿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所以暫時就先這樣過著,等忙完了最近手頭上的工作,就開始著手讓他們自給自足。
院中擺上了長椅,斷手斷腳的都有護工幫忙喂吃的,兩隻小猴子在裡面上躥下跳,猴毛和身體已經長在了一起,要想剝離開對於他們太痛苦,就只能先這樣。
見到趙駿過來,其中一個小猴子吱吱怪叫地道:“知司叔叔來了,知司叔叔來了。”
眾人一下子驚慌站起來。
趙駿來過幾次,剛開始想讓他們叫自己哥哥,但後來想到宋朝的哥哥也有父親的含義,就讓他們叫自己叔叔。
雖說宋朝的叔叔也有小叔子的意思,但也有叔父的意思,含義上已經跟後世的叔叔差不多。
他笑著雙手往下壓了壓:“大家都坐下,不用拘束,這裡以後就是大家的家。”
“謝知司!”
有個女子微微欠身行禮,似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