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拔苗助長(第1/3 頁)
在中國古代戰國時期,有一個宋國人非常渴望自己田裡的禾苗能夠快快長高長大。他每天都焦急地跑到田邊去檢視,但那些禾苗似乎總是長得很慢,這讓他心急如焚。
終於有一天,這個人想出了一個自以為絕妙的主意——他決定親自將每一棵禾苗都往上拔高一些,這樣它們不就能更快地生長了嗎?於是,他不顧勞累,從早到晚不停地忙碌著,把所有的禾苗一根一根地往上拔。
當太陽落山時,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滿心歡喜地想著明天一早就能看到自己的禾苗已經長成了一片鬱鬱蔥蔥的景象。然而,第二天他來到田地時,卻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只見昨天還好好的禾苗全都枯萎了,耷拉著腦袋毫無生氣。
原來,這個人違背了禾苗自然生長的規律,強行把它們拔高,導致禾苗的根系受到了嚴重損傷,無法正常吸收養分和水分,最終只能走向死亡。這個故事後來演變成了一句廣為流傳的成語——“拔苗助長”。
它常用來形容那些急於求成、不顧客觀規律而採取錯誤行動的人或行為。就像這個宋人一樣,只圖一時之快,想要透過不正當的手段來加速事情的進展,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不僅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反而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與之相反的做法則是“放任自流”“順其自然”或者“循序漸進”。這些方法強調尊重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給予適當的條件和時間,讓其自然地成長和進步。只有遵循客觀規律,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和良好的成果。
總之,“拔苗助長”這句成語告誡我們,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不能盲目衝動,要保持冷靜和理智,按照正確的方式和節奏去努力奮鬥,才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和願望。
注音
ㄅㄚˊ ㄇ1ㄠˊ ㄓㄨˋ ㄓㄤv1
詞語出處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後人由上述文獻中“助之長者,揠苗者也”提煉出成語“拔苗助長” 揠苗助長。2
成語典故
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於是到地裡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氣喘吁吁地回家,對他家裡人說:“今天可真把我累壞啦!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到地裡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隻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一廂情願地去幫助莊稼生長的,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2
拔苗助長
成語寓意
“拔苗助長”這個經典的寓言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客觀事物的發展有著內在的、固有的生長規律,僅僅依靠美好的願望以及滿腔的熱情往往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處理不當甚至可能會產生截然相反的不良後果。
這則成語向我們傳遞出一個非常具體且實用的理念——“欲速則不達”。也就是說,無論是面對何種情況或事務,我們都應該尊重並依照客觀規律來逐步推進,腳踏實地、步步為營才是正道;切不可僅憑主觀意願盲目冒進,也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騖遠,更不能整日沉浸於虛幻的想象之中而無所作為。
這個成語以一種詼諧幽默卻又發人深省的方式譏諷了那些無視客觀規律行事之人。他們一心只想著快速達成目標,結果卻事與願違,將原本有望順利完成的事情搞得一塌糊塗。這種行為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同時,“拔苗助長”給予我們寶貴的啟示: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