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溫泉地暖(第1/2 頁)
一家四口開心圍著房子轉了兩圈,暢想著怎麼佈置新房。
李氏開心地眼睛都彎了起來,“原來房子是這麼蓋起來的!我們真厲害!”
沈嶼之點頭附和,“真不知道京城那些豪門大院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工匠們也真不容易!”
沈清柯也笑,沒有說話,成就感和驕傲都寫在臉上。
這是他蓋的房子!!
沈清棠不想潑大家冷水,等他們興奮勁兒淡了點兒才開口:“房子是蓋起來了,但是想搬進來,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房子離入住還有一段距離。
土磚不喜雨,沈清棠建議在屋外再釘一圈木板。
既能防風雨也美觀。
當然,普通的木板不行,得防腐。
下面有石基上面有屋蓋,最大限度能避免外牆與土壤或雨水的接觸。
山裡有一部分天然木材本就有防腐特性。
比如松木、柏木。
沈清棠打聽過,北川有不少木屋,大家防腐用的手段不一樣。
直白說怎麼防腐要看花多少錢。
有錢的就不用說了,桐油浸泡、上好木料、凃蠟等等。
沒錢的會用煙燻和焦炙表皮等手段。
把木料堆積在一個密封空間中,然後點火炭,讓煙霧燻烤木料,起到殺菌、防蟲,蒸發水分的作用。
另外用特殊液體浸泡。
比如用石灰水、銅青水或者 一些植物水等浸泡。
以沈清棠他們現在住處的天然條件,除去煙燻之外,還可以嘗試泡石灰水以及取些樹膠塗抹。
冬天不是取樹膠的時候,三房四口人一致透過先用石灰水浸泡,陰乾後,再煙燻,最後上牆。
伐木、泡水、煙燻、上牆大都是體力活,得沈清柯和沈嶼之挑大樑。
新蓋好的房子,裡面還有點慘不忍睹。
土牆還是土磚的牆,不怎麼美觀,還得糊一層薄薄的草泥。
在古代這一步似乎叫椒房。
抹泥的活得沈嶼之來幹。
還有屋頂和地面都需要處理。
尤其是地面。
建房屋時,之所以會比原先設計的房屋寬一些就是因為又加高了一尺半。
沈清棠打算把溫泉水引進來做成地暖。
但是大乾銅、鐵太貴,想買到足夠多得鐵打成細鐵管得花不少錢。
而且鐵是戰略物資,買這麼多鐵得引起官府盤查。
就跟在現代買炸藥原材料一樣,鐵不是想買多少就能買多少。
沈清棠能想到的而且容易買的能做暖水管的就兩種。
一種不花錢,山上的竹子砍一些來,把竹節中間通開就可以當水管用。
第二種是腸管或者皮管。
不管是竹子還是腸、皮,埋於地下都有隱患。
萬一折了、碎了,恐怕得流一地水且不好維修。
於是沈清棠再三思索,決定做雙層地面。
第一層是他們打夯夯實的地面,在地面上用土磚按照一尺寬三道牆的比例,砌出一列列水管槽,再上面用堅固結實的木板架起來。
外牆上還專門留了維修口,這樣,如果下面有竹管或者瓷管壞掉,方便更換。
沈家三房目前做事只有一個原則,省錢!
於是一致決定要用竹管。
大不了以後有錢了再換成軟皮的管路。
李氏砍來竹子,沈清棠負責把竹節通開做成竹管。
暖水管的問題解決之後還有一個問題:怎麼讓溫泉水迴圈起來。
事實上地基比溫泉水還高,想流進暖水管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