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120集《妙法蓮華經》(第1/7 頁)
己四、深信觀成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二百八十六面,我們看己四的“深信觀成”。這一段是佛陀指導我們一個初心菩薩,如何能夠在《法華經》的修學當中踏出第一步,所謂的因位的功德。因位的功德就是先成就理觀的智慧,果地的功德是要圓滿法身的功德。我們現在還談不上法身,先成就理觀的智慧,先了生死。成就理觀的智慧有兩條路:一個是從信解,一個是從隨喜。
先談利根的,從信解下手。信解當中我們講第四個,深信觀成——透過信解最後觀行成就。觀行成就是什麼相貌呢?
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我說壽命長遠,深心信解,則為見佛常在耆闍崛山,共大菩薩、諸聲聞眾 ,圍繞說法。又見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閻浮檀金,以界八道,寶樹行列,諸臺樓觀,皆悉寶成,其菩薩眾,鹹處其中。若有能如是觀者,當知是為深信解相。
我們看深信觀成的相貌。
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我所說壽命長遠,就是聽聞法身常住的功德就是我一念心性本具、自他不二的這樣的一種道理,而產生“一念信解”,乃至於透過中間的“解其言趣”“聞持供養”,到最後“觀行成就”。這種觀行成就,從因位來說,只有一種情況——在定中成就,不可能在散亂心。也可能從誦經,也可能從靜坐,反正他的心是寂靜的,在定中或者是誦經的寂靜心中一念相應慧的時候,他會出現兩種相貌,就可以判定這個人觀行成就。
第一個相貌,他見佛。他不是見一般的應身佛,他見的是報身佛,就是我們講壽命無量的報身佛。那麼這個報身佛在哪裡呢?在靈鷲山的耆闍崛山,共法身菩薩及諸聲聞眾,圍繞說法。這是見到報身佛,在定中見報身佛。這第一個相貌。
第二個,他見到了實報莊嚴土。在定中他見到娑婆世界,我們看到娑婆世界是有漏國土,但是他定中見到是怎麼樣?娑婆世界是變成實報莊嚴土。怎麼知道呢?先看大地莊嚴。它的大地變成是琉璃地,而且沒有高山大海,都是平坦的。那麼這個大地的材質呢?這個大地是琉璃做的,但是這個大地的道路是用閻浮檀這種紫金色的黃金來作一個界限,就分成這個四面八方的道路。就是用琉璃地,但是用黃金來作界限,把這個道路給區分出來。這大地莊嚴。第二個,寶樹莊嚴。大地之後就是寶樹了,一重欄楯,一重寶樹,這個寶樹莊嚴。還有諸臺樓觀的莊嚴,就是我們居住的地方,宮殿、樓閣各種依報的莊嚴。這些宮殿樓閣皆悉七寶所成。這些菩薩眾,這些法身菩薩,就在宮殿、寶樹、大地當中各自地活動。
“若有能如是觀者,當知是為深信解相。”那麼深信觀成的判定就是定中見佛,就是一個方法而已。定中見佛,而且見的是報佛跟報土。
但這個定中見佛,蕅益大師說,因為他是圓教十信位,了分段生死,還沒有破無明,所以他只能在定中見,從定中出來他就見不到了。只有成就圓教初住,能夠任運地見到,不管散亂心還是禪定中都可以見到,那是圓教初住。這個是圓十信,圓十信是相似法身,還沒有真正成就法身,所以他定中見佛。
這一段經文蕅益大師講得很多,他的意思大概是這樣,他說我們修三乘的權法,功德出現的時候是見法。所以在三乘的修學,不管是聲聞、緣覺、菩薩,修四諦也好,十二因緣也好,六度也好,他的所觀境悟入的是空性,不管是我空、法空,就是空性。所以你成就的時候是空性現前,你只有感到寂靜安穩,你見不到佛陀的,三乘的果證沒有一個人見佛的。只有一佛乘,它是從觀心下手,才可以見佛,這是特別的地方。
就是說,三乘的果證是以見法為根本,而一佛乘的思想,因為它,蕅益大師講一句話說,觀心又觀具,這個很重要。我們在觀心的時候,是觀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