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改進紅燒乳鴿(第1/2 頁)
齊禹頓時打起萬二分的精神,仔仔細細盯著老爺子的動作。
乳鴿沒入油裡,鴿子中的大量水分瞬間被高溫逼出並沸騰起來,油鍋就像隆起了一個小噴泉,劇烈翻湧。
因為水分過多且集中,下油鍋時反倒並不怎麼濺。
齊禹更認真了,他知道乳鴿下油鍋最大的難點即將到來——乳鴿裡的肉汁油脂和滲進去的滷汁被共同逼出,很快就會在油鍋的高溫中焦化並附著在表皮上。
這層零散的焦殼不但影響乳鴿的外觀,還要影響口味,甚至會因為焦殼的升溫和導熱係數的不同,導致乳鴿受熱不均。
隨後就見到老爺子的手開始快速而有規律的抖動起來,乳鴿在大漏勺上翻滾震動,逼出的汁液尚未來得及焦化就被熱油沖走,附在油鍋表面,焦化散開。
齊禹:!!!
老爺子撇撇嘴,他就看不得齊禹這副沒見過世面又不動腦子的模樣,但還是忍住了沒罵人,只是語氣生硬了幾分:“擔心油脂汁水焦化附著在鴿子表面,把它抖散了不讓它附著不就行了?做菜不要太死板僵硬嘛,多動動腦子!”
齊禹連連點頭。
炸了約莫十幾秒,老爺子手一抬,乳鴿出油,尚有附著在面上的油脂滋滋作響,極致的香味逸散開來。
過了片刻,等乳鴿表面溫度下去了些,老爺子再次將乳鴿沒入油裡。
老爺子耐心解釋:“炸東西最擔心的就是外皮焦了,裡邊肉還沒熟。
這也好辦,我們可以時不時把它撈出來,讓表皮快速冷卻下去,同時鎖在肉裡的熱量又不會太快流失,可以用餘溫把肉進一步悶熟,然後再下油鍋繼續整體加溫。
不過乳鴿分量小,皮薄肉少,何況下油鍋之前還滷過,不必太過擔心這種事,只需要把皮炸酥香即可,撈出降溫不是為了保證整體都熟而且外焦裡嫩,而是用升溫降溫,讓外皮多次膨脹收縮,變得更加酥脆。”
齊禹點點頭,這個道理他也懂,只是做起菜來經常想不起來,直接忽略掉。
反覆撈起三次,總共炸了兩分鐘左右,乳鴿便成了,老爺子抖抖手瀝瀝油,撥進盤子裡,問:“你看,是不是比你炸的好看?”
“嗯嗯嗯,確實好看的多,色澤金黃而且勻稱,聞著也更香。”
“那肯定的。”老爺子有些得意:“油淋是個好法子,但也有缺陷,它只有一瞬間的高溫,而且很難保證熱的勻稱,用來激發香味沒問題,要用來炸酥皮就有點不夠了。”
齊禹再次附和,雖然其實他看不出什麼不同,畢竟沒有直接的參照……
但系統能判定出來——因為絕大部分過程都是齊禹自己做的,所以系統仍將這份乳鴿視作系統做的,給出了等級和評語。
這幾隻乳鴿同樣是b+級的水準。
但它們都沒去骨。
如果齊禹自己來炸,未去骨的乳鴿一直都是b級的水準,要比去骨的差一檔。
差的不是味道,而是用餐的體驗,即使乳鴿骨肉相對軟好嚼,吃起來也沒有去骨乳鴿那麼舒服。
而系統的評價標準一向綜合考慮到了方方面面。
老爺子炸的這份乳鴿,雖然並沒把骨頭也炸到一嚼就碎不用去骨的程度,吃起來還是麻煩,影響體驗,但味道上要好了太多,直接拉平了與脫骨乳鴿的差距。
點這幾隻乳鴿的客人還真是幸運。
將大盤子裡的乳鴿一一用小盤分裝,略加點綴,在一旁倒上些許酸梅醬汁,這批乳鴿便上了桌。
齊禹開始炸下一份,試著用老爺子的方法,將整鴿沒進油鍋裡炸,然後他就發現,老爺子抖鴿子看似簡單,其實力道和頻率都很有講究,動作大了頻率高了濺油,動作小了頻率低了抖不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