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退休倒計時1(第1/2 頁)
昭隆十二年五年,清荷已十七歲,三年茹素戴孝(繡了孝袖在內衫手臂處),人越發清瘦,卻因日益美貌的臉,端地一股弱柳扶風的風姿。
自第一次在鏡中無意瞧見林天清嫉恨地看著自己的臉後,清荷就開始每日起床前薄薄抹一層黃粉在臉上,連帶著脖頸處、耳後也不放過。
待時日長久,黃粉也一日日抹的厚了,讓林天清只以為自己的臉長壞了,清荷才停止每日加厚一層粉的舉動。
她也常選些深色暗色的布料裁做衣裳,出門時從不挑亮眼活潑的衣服,梳頭樣式也是怎麼老氣橫秋怎麼來,也難為她把那些醜的髮型一個個蒐羅出來。
漸漸地,大家夥兒都知道司衣司有個喜好不尋常的黃臉女官了。
清荷琢磨著,這也是一種另類保護,不然籍籍無名地,回頭得罪了誰不小心給人弄死了也沒人知道啊。
昭隆十三年,平靜的日子驟生波瀾。
劉月林也已十六歲,生的漂亮極了,不似清荷濃粉下掩飾地清雅又帶點英氣的美麗,她更像初生卻嬌豔的海棠。
挽一個宮中盛行的驚鴻髻,只穿一身青綠宮裝,不施粉黛,首飾只有手腕上一個蓮花墜銀鏈,就美得不可方物。
常有嬤嬤意味深長的看著她的臉,小宮女們也時常偷偷感嘆她的美貌。
月林對自己的美貌十分自得,對於雜役宮女們的稱讚、女官們的嫉妒全盤照收。美貌天註定,順應天意,給人看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因著官侍所在宮室與後宮是左右兩個方向,女官這塊總是鬆散自由些。
春賞梅夏賞荷,秋看落葉冬戲雪,尚服局的亭臺四季都不缺人。
在八月的某一天,劉女史穿戴的漂漂亮亮地去尚服局東面的戲魚亭賞荷了。
她出發前還跟清荷說,要多采點蓮子回來,清荷就是火氣太重臉色才這麼黃,回頭給她燉蓮子羹清火,保準她吃了清火祛黃,漂漂亮亮。
但她一夜未歸。
司衣司徹夜燈火尋人,卻等來第二日一道聖旨,劉女史成了月答應。
夏季炎熱,皇帝心中煩悶,拍馬屁的小太監說有個地方最是清涼靜火,引著皇帝去了官侍居所。
那有個大大的荷花池,光賞荷亭就有六個,能全方位感受湖波盪漾、夏荷清香。
皇帝揮揮手錶示很滿意,正愜意地在亭臺裡吃著冰鎮西瓜。
一錯眼,看見如嫩荷般青澀又純真的美人身無配飾,只一張清水出芙蓉的臉蛋微微揚著,撐著船篙在湖心歡快地採蓮,倏忽又隱入荷葉中不見了,只有船尾在微微盪漾,皇帝的心直接飛揚了。
當晚,女史劉月林侍寢,第二天被封為月答應,入住夕顏殿偏殿。
訊息傳來後,清荷等人被傳喚去尚服局正殿,路上林天清還在恨恨地扯著手裡的帕子,結果一到殿裡就開始泫然若泣,哀哀喊冤。
清荷不著痕跡地挪步靠近木瑟,兩人站在一塊兒看林女史表演。
主要這事巧合的實在有些匪夷所思了。
做了女官的,基本不會被皇帝納入後宮。
這,畢竟都當女官了,說句不好聽的,做皇帝的妃子跟做皇帝臣子,當妾跟當官,瞎子也會選當官呀。
皇帝再急色也不至於非得納女官吧,辛辛苦苦給你打工晚點能出去嫁人也就算了,怎麼還有暖床的風險呢。
更別說尚服局的女官,最是愛清靜,常年活動範圍就是官侍所這一帶,偶有跳脫的也就是像劉月林一樣去看看荷花賞賞湖景。
就算是長得再好,也不會舞到御前跟後宮那塊去,隔著十萬八千里呢。
反正眼睛熬壞或是手不靈便了也就退下去養老了,劉月林這遭,她真是第一個被納入後宮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