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濟公身世(第1/2 頁)
南宋紹興十八年,浙江台州天台縣的李家莊,正值仲春時節,繁花似錦、綠草如茵,處處洋溢著生機。然而,李府之內,氣氛卻異常凝重。
李茂春和夫人王氏端坐在正廳,眉頭緊鎖,眼神中滿是憂慮。李茂春,這位當地頗有名望的員外,年過半百卻膝下無子,多年來,他和夫人求神拜佛、遍訪名醫,卻始終未能如願。
這日,李茂春晨起,在庭院中踱步沉思。忽然,天空中一道奇異的光芒閃過,一顆璀璨的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直直地朝著李府墜落而來。李茂春大驚,急忙抬頭仰望,只見那流星化作一道金光,瞬間沒入了夫人王氏的臥房。
與此同時,王氏正在臥房內小憩,夢中,她看到一位金身羅漢腳踏七彩祥雲,緩緩向她走來,手中捧著一顆光芒四射的明珠,放入了她的懷中。王氏從夢中驚醒,只覺腹部一陣溫熱,一種奇妙的感覺湧上心頭。
不久後,王氏便有了身孕。這個訊息讓李府上下一片歡騰,李茂春更是喜出望外,對夫人關懷備至,滿心期待著新生命的降臨。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這日,李府張燈結綵,丫鬟、僕人們進進出出,忙得不可開交。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一時間,整個李府被喜悅的氛圍所籠罩。
男嬰出生時,身上散發著奇異的香氣,久久不散。更為神奇的是,他的哭聲嘹亮,彷彿能穿透雲霄。李茂春夫婦見此情形,心中暗自驚歎,覺得這孩子定非凡人。
李茂春為孩子取名為李修緣,希望他能修身養性,廣結善緣。在李修緣的成長過程中,他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聰慧。三歲時,便能識字讀書,對各種書籍過目不忘;五歲時,便能背誦詩詞歌賦,出口成章。
李修緣生性善良,對世間萬物都充滿了憐憫之心。他常常和府中的僕人們一起玩耍,聽他們講述民間的疾苦,每聽到傷心處,便會黯然落淚。看到街邊的乞丐,他總會偷偷從府中拿出食物和錢財,分給他們。
隨著年齡的增長,李修緣對佛教的興趣愈發濃厚。他常常獨自一人坐在庭院中,望著天空,思考著人生的意義和世間的苦難。家中的藏書閣裡,有關佛教經典的書籍被他翻閱了無數遍。
李茂春夫婦見兒子對佛教如此痴迷,心中雖有些擔憂,但也尊重他的選擇。他們請來當地的高僧,為李修緣講解佛法。高僧見李修緣聰慧過人,且對佛法有著獨特的見解,不禁讚歎道:“此子乃佛門的有緣人,日後必能弘揚佛法,普度眾生。”
然而,李修緣的成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他十歲那年,李府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一場大火燒燬了李府的大半房屋,許多珍貴的財物和藏書都付之一炬。李茂春在這場火災中受到了驚嚇,一病不起。儘管李修緣和夫人王氏四處求醫問藥,但李茂春的病情卻日益加重。
不久後,李茂春與世長辭。這對李修緣和夫人王氏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李修緣悲痛欲絕,守在父親的靈前,數日不吃不喝。在處理完父親的後事之後,李修緣彷彿一夜之間長大了許多。他看著母親日漸憔悴的面容,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照顧母親,讓她過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打算放過李修緣。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李府又接連遭遇了幾次變故。先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捲款潛逃,導致李府的生意一落千丈;接著,又有一些心懷不軌的人趁機落井下石,對李府進行敲詐勒索。李府的家境日益貧寒,曾經的繁華不復存在。
面對這一系列的變故,李修緣感到心力交瘁。但他並沒有被困難打倒,而是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深知,世間的苦難無處不在,只有透過佛法,才能找到解脫的方法。
在李修緣十八歲那年,他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決定——出家為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