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回家(二)(第1/3 頁)
我們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半了,還有半個小時就是子時了,正是陰陽混亂的時候。
而子時也就是十二時辰之一,對應現代時間的23時至1時,古代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別稱。
所以按照時辰來算晚上的十一點就已經是第二天了,而所謂的二十四小時計算也只不過是把時間劃分得更準確罷了。
中華民國成立以前,採用十二地支計時,地支既表示年、月、日,也表示時,將一天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採用公元記年、月、日、時,同時又保留中國的陰曆,公元記時,把一天分成24個時辰,比傳統的十二個時辰小一倍,故稱之為小時。
但是在一些比較偏僻年代久遠的古村落裡,又或者是一些百歲老人,也還是使用十二地支來計算時間的習慣。
我家從我爺爺那一代開始就是唱戲的,雖然說不上是多大的戲園子,但是也夠養活一家子人了。
到了我爸這一代戲曲開始沒落了,現在聽戲曲的人也少了,能堅持來看的也多隻有我爸那一輩的人了。
但是我爸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江海戲劇院的團長,這也是我從記事起他就是了。
問他,他只說是因為家裡是經營梨園起家的,所以江海戲劇院建立之後就找了我爸做團長,這也算是國家扶持了。
我爸雖然是戲劇院的團長,但其實他更在意家裡的戲院,戲劇院也多是副團長管理的。
我也曾問過我爸為什麼明明有了更高的工作崗位,還要分心在家裡的戲院上呢?
“夢婷你還小,你們年輕一輩的人都不喜歡看戲了,可還有老一輩的人呀!”
“他們那一輩人看不慣現在的電視劇,還是會覺得舞臺上的戲曲更有味道。”
“其實我們唱的戲他們也大多都看過,可他們在意的是能和自己聊得來的老人敘敘舊,回憶回憶自己以前的生活罷了。”
“也許哪天等他們走了我們家的戲院也就倒閉了,現在還能在舞臺上的也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了,哪天戲臺子無戲可唱的時候他們也就失業咯!”
這是當時我爸的原話!
那時候我還不懂是什麼意思,但是現在我也長大了了解了其中的事情,才知道原來我爸看起來輕鬆,其實方方面面都要想清楚了才能做決定不容一絲的出錯!
因為剛剛遇到了那些事,我和我爸是從車上拿了些舊報紙點燃過了火才進家門的。
走進家裡我並沒有直接回房間,而是從冰箱裡拿了一個蘋果出來就朝著後院戲臺子那邊走去。
我走到了後臺看著面前的長輩在化著妝,他們也都是看著我長大的,我一般都是把他們當做家人一樣去對待。
“喲!是夢婷回來了呀?怎麼這麼晚呢?”
“吃過晚飯了沒有呀?廚房還有點呢。”
說話的是一個剛剛化完妝的大姨,看到是我就關心的問著。
“在路上遇到什麼事情了吧,回來了就好在家就沒事了!”
現在還留在戲院的老人都是知道我的事情的,他們多多少少也知道我的處境。
但是他們還是想得簡單了,可我沒打算告訴他們,更不想讓他們擔心。
他們從我出生之前就在這了,也是看著我長大的,也是把我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的。
我一一和他們問好了一遍才對著剛剛和我說話的長輩,說道:“李姨沒事的,回來的時候已經吃過晚飯了。”
“柳叔剛剛回來的時候遇到了點小問題,就一個鬼打牆而已耽誤了些行程。”
後臺裡的所有人聽到了我的話,都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