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孫臏出山(第1/2 頁)
華堂燭影搖曳,宴桌上珍饈羅列,酒香撲鼻,昭王與孫臏及諸位臣子圍坐一團,酒過三巡,昭王輕皺眉頭,長嘆了一口氣後,緩緩開口道:“孤之趙國,如今恰似風雨中的孤舟,兵力衰微,良將難求,那秦國卻趁火打劫,興兵犯境,實在是蠻橫至極!如今趙國的安危全繫於御外甥一身,若能成功擒獲王翦,力退秦兵,孤必定傾盡全力重重酬謝。”
孫臏聞聽此言,從容不迫地站起身來,雙手抱拳,行了一個莊重的禮節,目光自信,聲如洪鐘般沉穩說道:“列國的興衰沉浮,雖有天命註定的成分,但也要取決於三個關鍵因素。其一要看主上您的洪福廕庇,此乃一國之君的德行所繫;其二便要看微臣的些許微末本領,微臣願竭盡所能,為國肝腦塗地;其三則是易州的萬千黎民百姓能否在這亂世中免受戰火的肆虐與塗炭。至於擒拿王翦,微臣有十足的把握,又何足為懼!”
昭王聽了孫臏這番慷慨激昂的話語,臉上的憂慮之色稍有緩和,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他端起酒杯,向孫臏示意:“御外甥所言,讓孤深感寬慰。來,讓我們共飲此杯!”言罷,一飲而盡。
君臣又盡情暢飲了一會兒,孫臏便離席叩謝昭王的款待,隨後告辭離開了朝堂。他手持柺杖,步伐沉穩地緩緩騎上牛背,身後眾將領簇擁相隨,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向著燕山府而去。抵達府前,孫臏下了牛背,將柺杖立在一旁。承奉官見了,不敢有絲毫懈怠,匆忙跑進去通報。
此時,燕丹公主與高、李二位夫人正在銀安大殿中,滿心悲慼與煩惱。承奉官匆匆忙忙跑進來稟報:“啟稟貴人,少爺前往臨淄搬取救兵,在天台山拜請了三老爺下山相助。如今已到府門,特來稟報。”
燕丹公主一聽,頓時悲喜交加,心情猶如洶湧的波濤難以平復。高、李二位夫人趕忙扶住公主,一同步出銀安大殿。只見孫臏架著拐慢慢走來,他頭戴三叉冠,身著一襲豆青袍,背後插著黃旗,手中緊握著沉香拐,身姿堅毅卻難掩憔悴之色。燕丹公主細細打量著孫臏的模樣,眼中淚光閃爍,心中一陣酸澀,淚水奪眶而出,像斷了線的珠子般滾落。
孫臏穩步走入府中,目光落在生母身上,看著母親兩鬢斑白如霜,臉上佈滿皺紋,那是歲月與憂愁留下的痕跡,心中不由得湧起一股濃濃的哀傷。他快步走上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帶著哽咽:“不孝孩兒孫臏,叩見母親。”
燕丹公主見兒子歸來,急忙伸出雙手緊緊抱住他,淚水止不住地流,放聲大哭道:“我的兒啊,你可知道為娘心裡有多痛!到底是哪裡得罪了你,讓你把養育之恩全都拋在了九霄雲外。”
高、李二位夫人見到孫臏,也忍不住悲從中來,放聲痛哭。一時間,銀安殿上哭聲悽慘,後院的人聽聞,也無不落淚,整個府邸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母子幾人痛哭了許久,高、李二位夫人在旁勸解了一番,孫臏才慢慢止住淚痕,起身前往偏殿祭拜亡靈,他緩緩走到殿中,莊重地倒身叩拜。
只見殿中停放著三副靈柩,孫臏的心彷彿被刀絞一般,淚水又如泉湧,放聲大哭道:“孩兒遠在高山修身養性,哪知父兄竟在沙場慘死。多虧侄兒孫燕上山求救,孩兒這才領兵前來,定要擒住王翦,將他碎屍萬段,以報此血海深仇。望父兄在天之靈,寬恕孩兒忠孝不能兩全之罪。”孫臏哭得肝腸寸斷,神情恍惚,眼中滿是悲憤與自責。
孫燕見狀,趕忙上前勸慰道:“三叔,您切莫過度哀傷,以免傷了祖母的心。”孫臏聽了孫燕的話,抬手拭去淚水,低頭沉思不語,心中暗暗發誓定要為家人報仇雪恨。
孫燕在悲痛之中,忽然回頭,看到殿東還停放著一口棺木,心中滿是疑惑,便開口問祖母:“這口靈柩裡,又是哪位呢?”
公主聽他這麼一問,淚水再次奪眶而出,悲痛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