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一瓶水不滿半瓶水晃盪(第1/2 頁)
胡秋水在太醫院的日子,如逆水行舟,每一步都充滿挑戰。隨著他在楊林太醫身邊逐漸嶄露頭角,也引來了一些異樣目光,而一場因一位生病官員引發的風波,更是將他捲入了複雜的漩渦中心。
這日,太醫院接到訊息,朝中一位頗有威望的工部侍郎劉大人突發疾病,腹痛難忍、嘔吐不止。院判即刻安排楊林太醫與胡秋水前往診治。
二人匆匆趕到劉大人府邸,只見劉大人面色蒼白,眉頭緊皺,正躺在榻上痛苦呻吟。劉府上下一片慌亂,家僕們進進出出,神色焦急。
楊林太醫與胡秋水趕忙上前,先是行了醫者之禮,隨後開始細緻的診斷。楊林太醫熟練地為劉大人把脈,胡秋水則在一旁專注觀察劉大人的面色、舌苔,並向家僕詢問劉大人近日的飲食起居。
一番診斷後,楊林太醫與胡秋水交換了一下眼神,心中已有了判斷。楊林太醫開口說道:“劉大人,您這是飲食不節,導致脾胃受損,加之體內溼熱蘊結,故而引發腹痛、嘔吐。只需服幾副清熱利溼、健脾和胃的湯藥,再調養一段時間,便可痊癒。”
說罷,楊林太醫示意胡秋水開方。胡秋水接過紙筆,沉思片刻,提筆寫下了藥方,其中包含黃連、黃芩、茯苓、白朮等多味藥材,劑量精準,配伍得當。
然而,就在這時,一直站在一旁的劉大人的幕僚卻突然開口:“慢著,我對這中醫理論也略知一二,你們這方子中黃連、黃芩皆是大寒之藥,我家大人本就脾胃虛弱,再用如此寒涼之藥,豈不是雪上加霜?”
胡秋水聞言,耐心解釋道:“大人有所不知,劉大人此次病症,雖有脾胃虛弱之象,但體內溼熱之邪更為嚴重。此時用黃連、黃芩,正是為了清熱燥溼,去除病因。待溼熱之邪清除後,再著重調理脾胃。若不用此二味藥,溼熱之邪不去,脾胃如何能恢復?”
幕僚卻不以為然,冷笑道:“哼,你說得輕巧。我看你這方子開得太過草率,說不定是想拿我家大人做試驗。”
胡秋水心中一緊,知道遇到了難纏之人。但他仍強壓怒火,繼續說道:“大人,中醫用藥講究辨證論治,絕非隨意為之。我們診斷清楚,才會開出此藥方。若大人不信,可請其他太醫前來會診。”
這時,劉大人有氣無力地說道:“就依這位醫士所言,先請其他太醫來看看吧。”
於是,劉府又請來了幾位太醫院的太醫。這些太醫分別為劉大人診斷後,大部分都認同楊林太醫與胡秋水的診斷和藥方。然而,那位幕僚卻依舊不依不饒。
“就算幾位太醫都這麼說,我還是覺得不妥。這黃連、黃芩的用量,必須減少。”幕僚固執己見。
胡秋水看著幕僚,嚴肅說道:“大人,這藥量是根據劉大人的病情精確計算得出的。若減少藥量,藥效不足,難以達到治療效果。”
“我不管,要是出了問題,你們誰能擔得起責任?”幕僚蠻橫地說道。
楊林太醫見狀,站出來說道:“劉大人,我們身為太醫,自當以治病救人為己任。這藥方經過我們仔細斟酌,若貿然更改,後果不堪設想。”
劉大人看著眾人,心中猶豫不決。就在這時,劉大人的夫人走了進來。她焦急地說道:“老爺,您就聽太醫們的吧,他們都是為您好。再這樣拖下去,您的病情只會越來越嚴重。”
在夫人的勸說下,劉大人終於點了點頭:“好吧,就按你們的方子抓藥。”
胡秋水這才鬆了一口氣。然而,此事並未就此結束。那位幕僚對胡秋水懷恨在心,覺得他讓自己在眾人面前丟了面子。
不久後,太醫院接到一項重要任務,為即將到來的皇家祭祀準備預防疫病的藥方。院判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楊林太醫,楊林太醫則帶著胡秋水一同負責。
他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