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小先生(第1/2 頁)
常言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如今這情形,沒有旁人可以依靠,那就唯有和嶽哥攜手一同鑽研了。
我們整理了這一階段的學習狀況,發覺雖然整體的學習成效不盡人意,但每個孩子都獨具專長。
就拿曉曉來說,他在村裡長大,對於藥品的採摘、晾曬以及挑選等流程頗為熟悉,經驗豐富。
而嶽哥的徒弟姜宇,因年齡稍長,識字量更多,理解能力也相對較強。姜修那孩子則較為單純,可別小瞧了他,他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氣,繪圖能力出眾。
我思索片刻後,向嶽哥提議道:“能不能讓每個孩子先專注研習自身的特長,之後再讓他們輪流擔當小先生,去教授另外兩位呢?”
嶽哥聽聞,眼睛陡然一亮,興奮地說道:“如此一來,可省去不少麻煩事兒啊!行,就這麼辦吧,反正目前也實在沒有什麼更好的法子了!”
我心中一喜,忙接著說:“嶽哥,咱先讓曉曉傳授藥材知識,從認識草藥特性到採摘時機,他肯定能講得頭頭是道。”
嶽哥點頭稱是:“沒錯,蔣宇識字多些,幫著整理一下醫案,既能鞏固他自己的學習,也方便大家日後檢視。”
我應和道:“對呀,姜修呢,讓他把這些草藥畫下來,形象又好記。然後在書中合適的位置配上繪圖。”
“等他們各自發揮完長處,再相互教學,蔣宇教識字閱讀,曉曉和姜修跟著學,姜修教動手實操時,另外兩人也能跟著練。”
嶽哥撫掌大笑:“哈哈,這法子妙啊!不過,孩子們之間難免有摩擦,得提前給他們說說要互相包容。”
我也笑了:“嶽哥想得周全,咱們先把規矩立好,這樣‘小先生’計劃才能順利推進,咱倆也能歇會兒啦!”
這“小先生”計劃乍一聽確實不錯,可實施起來卻有些棘手。那些孩子的思維太過跳躍,就像活潑亂蹦的小兔子,沒有大人在旁好好引導,根本不行。
我就留意到,他們學著學著,不知不覺間就偏離了正軌。原本安排好的學習內容,被他們拋到九霄雲外,不是討論起一些新奇的玩意兒,就是被某個突發奇想的念頭帶跑,學習進度一降再降。
無奈之下,我和嶽哥只好另尋他法。我們翻出了以前在邊城記錄的醫案,決定按照醫案一天學習一段。
每旬呢,安排兩天時間讓孩子們出去採集藥材,然後進行炮製。節奏這樣放緩之後,情況明顯有了改善。孩子們不再像之前那樣心浮氣躁,學習效果反倒好了不少。
偶爾,我和嶽哥會給他們講講一些疑難雜症的案例,或者分享一些風聞趣事。孩子們一聽到這些,眼睛裡都閃爍著好奇的光芒,興趣愈發高漲,圍著我們問個不停,學習的氛圍也變得更加熱烈。
孩子們逐漸適應了學習的節奏,我與嶽哥也得以從時刻緊盯的疲憊中稍稍解脫,操的心少了許多。然而,身為遊方郎中四處行醫的日子,卻是充滿了艱辛與無奈,可謂一言難盡。
首要的難題便是我們年紀太小,在眾人眼中,不過是稚氣未脫的孩子,很難獲取患者的信任。
當我們為病人號脈,寫下方子後,人家往往只是遞來兩個銅板。畢竟我們並非在固定的藥鋪行醫,病人不在此處抓藥,只是一個號脈的診費。
而我們除了能攜帶一些便宜方便的藥丸之外,其他的草藥實在難以大包小裹地帶著四處奔波。
就這樣,我和嶽哥每日起早貪黑,風裡來雨裡去,忙得不可開交。一個月下來,所得的錢財也僅僅只夠勉強維持吃喝。
這未來的日子該如何是好?難道就要這樣一直得過且過?這樣的生活顯然不是長久之計,我們必須得謀求改變。
後來,我與嶽哥反覆思量,終於琢磨出一個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