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比試下(三)(第1/2 頁)
那學徒許是平日裡少見這新鮮採摘的藥材,在辨認時明顯有些猶豫,回答也不夠準確,相較之下得分稍少一些,總共得了十二分。
而到了撰寫方子這一環節,曉曉還是沒能得分。這也怪不得他,畢竟我連最為基礎的君臣佐使的配伍之法都還未曾教授於他。
反觀對面的學徒,畢竟跟隨師父多年學醫,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只見他略作思考後,便提筆寫下了一個簡單的方子。
雖說這方子在行家眼中或許並不完美,用藥稍顯稚嫩,配伍也有些許欠缺,但總歸是有模有樣,因此也得了四分。如此,這第一局便遺憾落敗了。
回到住處後,我見曉曉耷拉著腦袋,神情有些沮喪,便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溫言安慰道:“曉曉別灰心。你想想,咱們年紀比他小不少呢,可今天辨藥材的時候,你識得的草藥比他還多,這已經十分了不起了。”
“至於開方子這事兒,師傅我還沒來得及教你,這不是你的錯。你天賦不差,又肯吃苦鑽研,相信再過兩年,定能遠超他。”
話雖如此,我心裡卻明白,此刻的局勢對我們並不樂觀。上午這一局已然落敗,下午嶽哥的壓力無疑會更大。
若是嶽哥這局也輸了,那可就陷入了極為被動的境地,這第三局即便比試,恐怕也沒什麼意義了。
這嶽哥即將面臨的一局挑戰難度頗高,乃是按照病人的脈象開出方子。只見那病人靜坐在簾幔之後,只露出一隻纖細的手腕來。
嶽哥神色凝重,先是仔細地為病人號了左手脈,接著又輕輕搭上右手脈,他的手指穩穩地搭在病人的腕部,全神貫注地感受脈象中蘊含的細微資訊。
按照規則,他需要在號脈之後的半個時辰內,憑藉自己精湛的醫術和敏銳的診斷能力,開出一份合理有效的方子。
而最終的評判,則由五名經驗豐富的醫屬郎中負責,他們會根據方子的用藥配伍、針對病症的準確性以及預期的療效等,多個方面進行考量,哪一方的方子更合理、更有效,哪一方就能贏得這關鍵的一局。
眾人的目光齊聚在賽場中央,只見嶽哥和對面的郎中同時提起了手中的筆墨。嶽哥手中的毛筆微微蘸墨後,便開始書寫起來,藥方上的藥材名稱和劑量迅速在紙上呈現。
然而,就在眾人以為嶽哥即將完成之際,他卻突然停下筆,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猶豫。
緊接著,他竟將那張紙擱在一旁,重新換了一張乾淨的宣紙,再次提筆書寫起來。這一舉動讓周圍的人不禁心生疑惑,臺下開始竊竊私語。
我也在心裡暗自思忖:“難道是嶽哥開錯了?這可不像他的作風啊,畢竟他號脈時那般細緻入微,對病症的把握應當是精準無誤的,怎麼會突然換紙重寫呢?”
但很快,嶽哥便用行動解答了眾人的疑惑。在交方子的時刻,他出人意料地將兩張紙一併遞了上去。
這一行為完全違背了常規,在場的人都面露驚訝之色,百草堂的郎中們更是篤定地認為嶽哥必定是寫錯了方子,此刻更是胸有成竹,彷彿勝利已經在向他們招手。
而我,雖然心中也有些忐忑,但依然選擇相信嶽哥,畢竟他的醫術和經驗是有目共睹的,這看似不合常理的舉動背後,說不定隱藏著他的深意和獨到的診斷思路。
兩張方子交至五位郎中手中,他們依次展開方子,仔細端詳著上面的每一味藥材、劑量,並不時低聲交流著彼此的見解,進行著詳細的品評。
從幾位郎中的陳述中可知,百草堂的方子在配伍的精妙程度、藥效的強勁與直接性上,確實表現得更為出色,更勝一籌。
然而,當提及嶽哥的方子時,幾位郎中也直言不諱地表示,其中有幾點讓他們頗為費解,難以理解其中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