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石大狗捱打(第1/2 頁)
鏡頭再換回到石大狗這邊。
此時的石大狗正在山上到處找蘑菇。
之前他已經割好了一揹筐的豬草,送回了家裡,然後又揹著揹筐上山去尋找蘑菇。
上午採蘑菇的地方已經被自己採光了,剩下的小蘑菇根本沒有辦法再採了。
因為一旦採了這些蘑菇,那麼這些蘑菇就沒有長大的可能了。
石大狗想著,哪怕就算自己回去捱打也不能斷了這些蘑菇生的希望。
雖然這些蘑菇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生命,但是石大狗還是想要尊重它們。
一隻蚊蜜蜂飛到石大狗的身邊,石大狗揮手把蜜蜂趕走了。
他沒有拍死這隻蜜蜂。
因為蜜蜂同樣是一個生命,不能隨意打殺。
他害怕自己身上的殺孽太重,影響自己的心。
他的心裡一直想著,每一個生命都需要得到尊重。
因為他自己特別希望得到尊重。
更何況常年在山林裡摸爬滾打的他知道,蜜蜂是會蜇人的,而且很疼。
此刻,陽光溫柔地灑落在鬱鬱蔥蔥的山林間,為這寧靜的早晨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幔。
石大狗正穿梭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山林之中,他的雙眼閃爍著對自然無限好奇與敬畏的光芒。
背上的竹筐輕輕搖晃,裡面裝滿了清晨的第一份收穫——鮮嫩的豬草,那是他家中幾頭小豬崽今日的口糧。
很快他就把揹簍裡的豬草送回家中。
然而,他的腳步並未因此停留,而是繼續向山林深處進發,心中懷揣著另一個更為細膩的念想——尋找那些藏於草叢、樹根下的蘑菇。
石大狗對蘑菇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它們不僅是家中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更是他與自然對話的媒介。
他知道,蘑菇的生長需要時間與耐心,每一次採摘都需小心翼翼,以免破壞這片土地上的生態平衡。
隨著石大狗繼續在林間穿梭,一隻細小的蚊子悄然落在他的手臂上,輕輕地吸吮著血液。
若是換作旁人,或許早已不耐煩地揮手拍去,但石大狗卻只是輕輕地、緩緩地抬起手臂,讓那隻蚊子得以安然飛離。
這一舉動,並非出於膽怯或是不以為意,而是源自他內心深處對每一個生命體深深的尊重與理解。
在他看來,蚊子雖小,亦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它們的存在同樣有著其價值與意義,不應輕易被剝奪。
石大狗的這種心態,源於他內心深處對尊重的渴望與理解。
自幼,他便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深知被尊重的不易與珍貴。
因此,他更加珍視每一個生命,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甚至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微生物。
他相信,只有當我們學會尊重每一個生命,才能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建立起和諧共生的關係。
正如老師在課堂上所傳授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他深以為然,並將其視為行動的準則。
隨著石大狗的腳步不斷深入,山林中的景色也愈發迷人。
鳥語花香,清泉潺潺,一切都顯得那麼和諧美好。
他彷彿能夠感受到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甚至每一粒塵埃都在以它們獨有的方式訴說著生命的故事。
這種感受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尊重生命,就是尊重自然,也是尊重自己。
雖然他還小,這些深刻的道理全都不懂,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對待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都很友好,真誠。
石大狗繼續在山林深處轉悠。
他也不敢走得太遠太深,畢竟自己才是8歲的孩子,如果在山林深處遇到大型野生動物的話,這條命很可能就交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