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冬藏蓄力,厚積薄發(第1/3 頁)
郭凌峰的話讓陶夭夭眼前一亮,她興奮地抓住郭凌峰的胳膊,\"對啊,冬天雖然不能種莊稼,但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改良土壤,為來年開春打好基礎!\"
說幹就幹,郭凌峰立刻派人去請教了鄰縣一位德高望重的農學家。這位老先生在農業領域鑽研了一輩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聽聞郭凌峰的想法後,老先生欣然前往,與郭凌峰一起實地考察了村裡的土地情況。
\"這片地土壤偏酸,冬季可以利用草木灰進行改良。\"老先生指著田埂邊上堆積的稻草灰,\"草木灰是天然的鉀肥,還能調節土壤酸鹼度,一舉兩得。\"
郭凌峰一邊認真聆聽,一邊用筆記下要點。他還向老先生請教了冬季如何防治病蟲害、如何進行深耕翻土等問題。老先生知無不言,將自己多年的經驗傾囊相授。
\"冬季農閒,正是提升村民農業技能的好機會。\"老先生臨走前,意味深長地對郭凌峰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讓村民掌握了先進的農業技術,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生產力。\"
老先生的話讓郭凌峰深受啟發。他連夜找到了村長,兩人商量決定利用冬季農閒時間,在村裡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邀請老先生和其他有經驗的農民來給大家上課。
訊息一出,村民們都踴躍報名參加。村裡的祠堂被臨時改成了教室,村民們早早地就來到這裡,拿出筆記本和筆,認真地聽著老師講解冬季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科學施肥等方面的知識。
\"冬天也要勤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別等到春天了才手忙腳亂!\"老村長在課堂上語重心長地叮囑大家。
除了農業技術培訓,郭凌峰還倡導在村裡開辦識字班,讓那些沒上過學的村民也能有機會學習文化知識。他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夜晚,郭凌峰看著窗外的點點燈火,那是村民們在刻苦學習的景象,他心中充滿了希望。他知道,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但他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斷了郭凌峰的思緒,\"凌峰,不好了!\"村長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老王頭他……他……\"
\"老王頭怎麼了?您慢慢說。\"郭凌峰扶著氣喘吁吁的村長坐下,遞上一杯熱茶。
村長接過茶杯,顧不上喝,焦急地說道:\"老王頭他聽了幾天課,今天突然說不學了,還說咱們這是瞎胡鬧,白費力氣!\"
老王頭是村裡有名的“老頑固”,思想保守,對新事物總是抱有懷疑態度。郭凌峰早料到他會是推廣新技術的阻力,卻沒想到他會在這個時候發難。
\"我去看看。\"郭凌峰放下茶杯,跟著村長走出家門,直奔老王頭家。
老王頭正坐在院子裡抽旱菸,一臉的不屑。見郭凌峰和村長來了,他重重地哼了一聲,將菸斗敲得“啪啪”作響。
\"王叔,您這是怎麼了?\"郭凌峰沒有直接反駁,而是語氣溫和地詢問。
老王頭斜眼看著郭凌峰,\"你們這些年輕人,整天就知道搞些花裡胡哨的東西!種地就該按老規矩來,老祖宗傳下來的方法還能有錯?\"
郭凌峰沒有急於爭辯,而是笑著說道:\"王叔,您是種田的老把式,經驗比我們豐富。這樣,您看行嗎?您也來課堂上講講,把您這些年積累的寶貴經驗傳授給大家,讓我們這些後輩也少走些彎路。\"
老王頭愣了一下,沒想到郭凌峰會這麼說。他原本以為郭凌峰會反駁他,甚至跟他爭吵,卻沒想到對方竟然如此謙虛地請教他。
\"我……我能行嗎?\"老王頭有些遲疑。
\"當然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