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樂毅列傳(第1/3 頁)
以下是《史記·樂毅列傳》的白話文翻譯與擴充套件版本。本文詳細描述樂毅的生平事蹟,分析其性格特點、軍事才能、功過得失及歷史地位,並結合司馬遷的評價與現代視角反思戰國時期軍事家的命運與時代背景。因原文結構複雜,本文用表示標題層級,每多一個表示標題層級低一級,以方便大家閱讀。
---
《史記·樂毅列傳》白話文翻譯與擴充套件
---
一、背景與意義
《史記·樂毅列傳》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樂毅所撰寫的列傳。這篇列傳不僅記錄了樂毅的軍事成就與個人命運,還展現了戰國時期複雜的政治與軍事格局。
樂毅是戰國中期燕國的名將,他以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聞名。樂毅曾代表燕國率領五國聯軍攻破齊國,創造了戰國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然而,樂毅在功成名就後卻因權力鬥爭被迫流亡趙國。這種從巔峰到低谷的轉折,不僅體現了樂毅個人命運的悲劇性,也折射出戰國時期權力鬥爭的殘酷與無情。
司馬遷透過《樂毅列傳》,高度讚揚了樂毅的軍事才能與人格魅力,同時也對樂毅的遭遇深表惋惜。這篇列傳既是對樂毅的個人頌揚,也是對戰國曆史的深刻反思。
---
二、樂毅的生平事蹟
---
1 出身與早期經歷
樂毅,祖籍魏國,出身於一個軍事世家。他的父親樂羊曾是魏國名將,因幫助魏文侯攻下中山國而名揚天下。因此,樂毅從小便深受軍事氛圍的薰陶,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華。
由於魏國逐漸衰落,樂毅未能在魏國得到重用,後來投奔燕國,成為燕昭王的重要謀士。此舉不僅改變了樂毅的命運,也為燕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
2 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
燕昭王繼位時,燕國因內亂和外部戰爭陷入困境,國力極為衰弱。樂毅被燕昭王任命為重要謀臣,積極輔佐燕昭王推行改革,重振國力。
- 振興燕國的舉措
樂毅主張任用賢能、革除弊政,建議燕昭王禮賢下士,廣泛招攬人才。這一政策使燕國迅速從內亂中恢復,成為戰國後期的重要諸侯國之一。
- 軍事改革
樂毅在燕國推行軍事改革,提升了燕國的軍事實力。他以嚴明的軍紀和靈活的戰術,為燕國培養了一支精銳的軍隊,為日後對齊國的戰爭奠定了基礎。
---
3 指揮五國聯軍攻破齊國
樂毅一生中最輝煌的戰績,是他率領五國聯軍攻破齊國。
- 齊國的強盛與五國合縱
戰國中期,齊國因齊威王與齊宣王的治理而強盛一時,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大國之一。然而,齊國的強盛引起了其他諸侯國的警惕,燕昭王聯合趙、魏、韓、楚四國組成聯軍,任命樂毅為統帥,向齊國發起全面進攻。
- 長勺之戰:樂毅的智慧與膽略
樂毅以靈活的戰術指揮聯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一舉擊敗齊國主力軍隊。隨後,他趁勢追擊,連下齊國七十餘城,僅留下莒城和即墨未被攻佔。
- 五國聯軍的解散與樂毅的獨自攻伐
五國聯軍解散後,樂毅繼續率領燕軍推進,展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佔領了大半個齊國,並對齊國百姓施行寬政,贏得了齊國人民的支援。
---
4 功成名就後的政治危機
樂毅在攻破齊國後,被燕昭王封為昌國君,達到事業的巔峰。然而,樂毅的命運在燕昭王去世後發生了急劇變化。
- 燕惠王的猜忌
燕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