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分工合作(第1/2 頁)
再說回老層屋這邊,其他的都處理好了之後,便是安排人負責做飯、巡視和挖陷阱,全部採取自願原則,只有人數偏頗嚴重時才會採取調配。會做飯的人報名做飯,體力好的報名戰鬥包括做陷阱其他人負責清理以及巡視。每個班組又分了兩小組。
萬爺爺以前在村子做過掌勺,陳奶奶廚藝也好兩人就報名了做飯組,沈媽和李母以前也是家庭的後勤,也是選擇了做飯組。
孫釗帶著趙南生、沈美如、李丹丹,萬一柱作為戰鬥組,除了每天與眾人的鍛鍊外他們還有個人針對性的鍛鍊任務。
沈父、李父還有李玲玲選擇清理組,沈父三十三歲了才有沈美如,今年已經五十多近六十了,戰鬥組的強度他是跟不上了。李父則是因為這些年應酬多啤酒肚大身體情況也跟不上的原因選擇了清理組,李玲玲倒是年輕可是她暈血,實在是硬體條件不允許。
每天早上起床後先由孫釗帶大家進行身體鍛鍊,然後廚房組準備早餐,包括吃完早餐後衛生的收拾。之後廚房組跟著孫釗進行器械訓練。其他的清理組從房子周圍開始向外開始清理野草和道路,還要檢視這座山頭有沒有危險的動物,戰鬥組負責佈置陷阱和抓捕這些危險的動物。
中午飯後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交流這空間的操作,沈媽辛苦一點,要把空間的地翻一遍,要準備開始種菜種糧食了。
因為之前開出了可以種植的空間,所以他們的計劃需要跟著改變,購置了很多種子、秧苗以及樹苗,這些先放在沈美如的空間裡,需要種植的話再由沈媽操作。
但畢竟空間裡沒有蜜蜂沒有陽光雨露,不知道能不能種植成功,沈媽只是拿了各種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去種植實驗一下。
晚飯前兩個小時是戰鬥組和清理組的器械訓練時間,這個時間做飯組需要準備晚飯而且他們上午已經學習過了。
槍械的話配上消音器之後聲音是無法傳到村子裡,雖然說村子的人已經全部搬走,但是就怕這個萬一,若是有人回來或者有人經過的話聽到聲音就不好了。
當然訓練也不是無止境地使用彈藥,他們的存貨看起來很多,但是他們的人數也多,而且這玩意以後也不好進貨所以還是得省著點用。
一開始孫釗先讓大家熟悉一下,瞭解槍支的結構和上膛換彈之後就換了箭矢給大家練準頭,先練習鋼弩,雖然弩的裝填時間比弓長很多,但是它比弓的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命中率更高,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較低,最適合他們兩家人使用了。
之後又練習了複合弓,孫釗只買了兩種尺寸的複合弓,軸距在36寸的和24寸的。
大一點的既能保證準確性,也能兼顧機動性。這種尺寸的弓也是許多遊獵獵人的最佳選擇,小一點的弓非常緊湊,適合在樹上蹲獵的人使用,具有很好的機動性,攜帶也非常方便。然而,這種弓在長距離的準確性上可能不太好掌握,需要多多練習。
再然後就是晚飯時間。飯後再由沈父主持會議針對當天工作的總結,讓每一個人對團隊其他人的進度有大概的瞭解。
萬一柱和李丹丹他們是實在沒想到,都已經開始世界末日了怎麼還要做工作總結,哭死。
沈美如更是比其他人多了一項工作,會議裡她還要報告每天空間整理的進度,還要明天預備整理哪些物資,需要和誰協調好時間。
沈美如每天要抽一定的時間整理空間,羅列出大概的物資品種和數量或者重量,這方面需要和購買物資的人進行核對與清查,就像沈父準備的建築材料,有很多沈美如都不知道叫什麼名字,這些就需要沈父的協助。
現在離過年只有一週的時間了,暴雨一直斷斷續續地下,洪水已經淹沒了山腳下的村子。沈美如在找空間裡的東西時發現,清單上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