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汴京秘獄(第1/3 頁)
北宋熙寧年間,汴京作為都城,繁華至極,勾欄瓦肆熱鬧非凡,商鋪林立,車水馬龍。然而,在這盛世繁華的背後,卻隱藏著諸多不為人知的陰暗角落。
這日,汴京府衙內,知府包拯正審閱著公文。包拯,字希仁,面龐黝黑,額間一彎新月胎記尤為醒目,他為人剛正不阿,斷案如神,在汴京百姓心中威望極高。忽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捕頭王猛匆匆走進大堂,神色凝重地說道:“大人,出大事了!城東悅來客棧發生命案,死者身份特殊,是朝中禮部侍郎之子孫文濤。”
包拯聞言,放下手中公文,站起身來:“速速備轎,本府前去檢視。”
來到悅來客棧,店內一片混亂,百姓們議論紛紛,面露驚恐之色。包拯在王猛的帶領下,走進案發房間。只見屋內一片狼藉,桌椅翻倒在地,孫文濤的屍體橫躺在床上,面色慘白,胸口處有一道致命刀傷,鮮血早已乾涸,在床單上留下大片血跡。
包拯蹲下身子,仔細檢視屍體和現場痕跡,眉頭緊鎖:“王猛,你即刻調查孫文濤近日行蹤,與哪些人往來,務必不放過任何細節。”
王猛領命而去。經過一番調查,王猛回來向包拯稟報:“大人,這孫文濤平日裡仗著父親權勢,在汴京橫行霸道。據客棧夥計所言,案發當晚,他與三名男子一同回房,之後便傳出爭吵聲。這三名男子,一人是城中富商之子趙宏業,平日裡與孫文濤一同吃喝玩樂;一人是落魄書生周懷瑾,曾多次受孫文濤羞辱;還有一人是江湖郎中錢逸塵,身份神秘,不知為何與他們混在一起。”
包拯微微點頭:“將這三人帶回府衙,本府要一一審問。”
首先被帶上堂的是趙宏業,他嚇得渾身顫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大人饒命啊,我可沒殺人!當晚我們只是喝酒聊天,後來因為一點小事起了爭執,我就先走了,真的不是我殺的孫文濤。”
包拯目光如炬,盯著他問道:“你們因何事爭執?從實招來。”
趙宏業戰戰兢兢地說:“是……是因為周懷瑾,孫文濤又像往常一樣羞辱他,說他是個窮酸書生,一輩子沒出息,周懷瑾氣不過,與他吵了起來,我怕事情鬧大,就趕緊離開了。”
接著,周懷瑾被帶上堂。他雖然衣衫破舊,但神色鎮定:“大人,我雖與孫文濤有過節,但我從未想過殺他。他平日裡對我百般羞辱,我確實恨他,但我也知道殺人償命的道理,不會做這種蠢事。”
包拯問道:“案發當晚,你一直在房間裡?”
周懷瑾回答:“是的,大人。但後來趙宏業走後,那江湖郎中錢逸塵也不知為何離開了,就剩我和孫文濤,我實在受不了他的羞辱,便也離開了,那時他還活著。”
最後,錢逸塵被帶上堂。他身材消瘦,眼神閃爍不定。
“錢逸塵,你身為江湖郎中,為何與他們混在一起?案發當晚,你又為何離開?”包拯厲聲問道。
錢逸塵連忙解釋:“大人,我只是偶然結識他們,一起喝喝酒。當晚他們爭吵起來,我害怕惹禍上身,就找藉口離開了,我走的時候,孫文濤還好好的。”
包拯見三人都不承認殺人,心中暗自思忖,這案子恐怕沒這麼簡單。他決定再次勘察現場,尋找更多線索。
在客棧房間裡,包拯仔細搜查每一個角落,終於在床底下發現了一枚玉佩。玉佩質地溫潤,雕刻精美,上面刻著一個“柳”字。
“王猛,你速去調查這枚玉佩的來歷,看看汴京城裡有哪些姓柳的與本案有關。”包拯吩咐道。
王猛再次領命而去。經過一番打聽,王猛回來稟報:“大人,這玉佩是柳府千金柳若璃之物。這柳若璃才貌雙全,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汴京城裡有名的才女。不過,她與孫文濤之間似乎有些糾葛。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