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收穫李巖,曹化淳在江南發了大財(第1/2 頁)
眨眼間就要進入六月了。
朱由檢組織京城附近的州縣進行春耕不說,還天天練兵。
在京城的日子非常忙碌,朱由檢要把自己的人安插進官員系統,尤其是武官。
此次三戰三捷,奪取山海關,很多官兵都立了大功,要給予封賞,朱由檢趁機把他們安插在自己認為重要的位置上。
其次對那些認為有東林嫌疑的官員,逐步進行罷免調離。
關於春耕,朱由檢提供了不少優質的種子,尤其是土豆和紅薯,展開試種,準備全國推廣。
土豆和紅薯產量高,可以有效解決大明糧食不足的問題。
其餘的優質麥種和稻種,時間短,產量高。可以提高每畝單產。
朱由檢認為要休養生息,恢復國力,暫時減免了京城附近百姓的農業稅,只是開徵了新的工商稅。
這是重要的一步,以後逐漸全國開展,大明的財政收入將漸漸以工商稅為主,農業稅為輔。
未來的歲月裡,將開展海外貿易,放開海禁,收取重要的關稅。
在閒暇的日子裡,朱由檢提審的李巖。
這個時間點把握的非常好,李自成被滿清和大明打敗,逃回陝西,聲望和人氣一落千丈,在百姓的心中已經失去了問鼎天下的資格。
不僅僅京城附近的州縣重新歸降了大明,就連山西河南很多州縣都降而復叛,重回大明的懷抱,朱由檢聲望正隆。
就是這個時候,朱由檢會見了李巖。
此時的李巖得知了朱由檢的戰績,很是震驚,對朱由檢是刮目相看,不再堅持為李自成效力。
李巖,河南開封人,其父親原是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也是一方大員。只是因為替百姓出頭,得罪官府,故而加入李自成的隊伍。
此人富有遠見,曾提醒李自成進京不要騷擾百姓,緩拷銀追餉,未被李自成採納。
反而因收買人心,被李自成忌憚,故而山海關大戰沒有帶在身邊,留守北京。
此時天下的形勢已經明瞭,李自成兵敗山海關,退守陝西,難有作為。
滿清已經被趕出山海關,只要朱由檢穩定了江南,隨時可以滅了滿清。
此時的朱由檢對李巖發出了邀請。
“朕聽聞李公子名滿天下,何不效力於孤?朕以魏徵待之。”
魏徵者,唐瓦崗名將,後從太子李建成,最後跟隨唐太宗李世民,成就一段君臣佳話。
聞聽朱由檢以魏徵待自己,李巖也不敢託大。李巖早就有報國之心,只是報國無門,才跟了李自成。
如今能一步登天,施展心中的抱負,如何會不接朱由檢扔來的橄欖枝。
君臣兩人徹夜長談,朱由檢提出自己治國的方向和藍圖,李巖則提出自己治國的方略,君臣二人相見恨晚。
朱由檢要提拔李巖為內閣首輔兼禮部尚書。
李巖則認為自己寸功未建,不適合。主動提出去山西陝西,對李自成的大順軍官兵進行招降納叛,安撫民心。
朱由檢聽了非常高興,任命李巖為山陝總督,兼山西巡撫。節制山西兵馬,剿撫並用,收復山西陝西,及河南三地。
並許諾功成之後,入閣取代周延儒。
朱由檢問李巖帶多少人馬去山西,李巖表示只要有糧食,加上山西本部兵馬就足夠了。
朱由檢自然是喜出望外,先行撥付一萬噸糧食,和李巖一同出發。並且要求姜鑲一個月訓練完畢,回山西聽候李巖調遣。
至於李過,也認清了現實,轉變了對朱由檢的看法。
畢竟能為國效力,建功立業才是正路,做賊不是長久的事情。
因為是李自成的侄子,投誠後不願意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