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書(第1/1 頁)
昨晚上,亦浪看了某作家的訪談,深有感觸與共鳴。
閱讀是很私人的,是要自由的,如果由別人指派的變成了任務,結果會南轅北轍的。
閱讀要不拘形式的雜,廣泛涉獵,就如吃五穀雜糧一樣,這樣才能沉澱寫作的資本。
追求矛盾的激烈和情節的反轉,想要抓牢讀者、使其愛不釋手地沉浸閱讀這些都是術,更多的是把內心深處寫作慾望釋放出來、作出真正的自我表達才是道。
細節寫作要儘可能符合時代特點的細節真實,不要偷懶,因為讀者能夠看到見,與此同時,你寫作的用心與認真讀者也能看得見。
這個對於已然幾天沒有推薦票和收藏的亦浪來說,那種因缺乏寫作安全感的焦慮症能夠得到緩解,是啊,走自己的路,何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呢!
工作上也有許多的糟心事,比如,坐擁十幾年教學經驗的亦浪,自覺在演講上的自信滿滿,卻被上司打擊得體無完膚,如果真的是亦浪能力不足他就認了。
但是,真正的事實就是上司為了扶持另一個同事水庫,水庫與上司先後在同一家公司工作過,可謂師姐師弟的關係,親密度自然比亦浪高。
而且水庫擁有行業資源比亦浪多,善於和人打交道,剛進公司就長袖善舞,處理起與領導關係簡直是如魚得水,而亦浪自己就只是個人能力突出罷了,上司的策略是兩相權衡取其重。
當時的情況是,風度翩翩的水庫整個演講過程,因為公司副總在場,他準備不充分,忘詞、緊張、錯漏百出,恍若寒冬到來的百花凋了顏色。
反觀亦浪,卻是自信從容、引經據典,敘事娓娓道來,使得與會者沉浸其中,演講效果拉滿,看得參與者會後情不自禁地讚美亦浪。
然而事實給了正陶醉讚美其中的亦浪兜頭潑了一盆冷水,上司在演講後的總結時,並沒有發表任何肯定亦浪的言辭,反而在讓亦浪同事發表意見的時候一再強調不要比較,讓亦浪的同事搜腸刮肚地講水庫的優點。
事後,亦浪和水庫接到上司要求要重新再演練一次,並且提高了難度,分內訓和客戶現場操作演示兩個版本。
在亦浪的操控下,劇情雖沒有反轉,卻有了更多的微調,受到上司打擊、再次上陣的亦浪沒有了那份激情,機械式重複演講,再加上旁聽者也沒了新鮮感,參與度不高,效果自然也打了折扣。
而水庫深入研究ppt、熟悉ppt之後,相比上一次,演講也變得從容起來,節奏也把握得不錯,特別是動作示範環節,自信滿滿的神情想極力掩飾了動作的不標準。
因此,演講結束總結時,亦浪上司充分肯定了他的表現,並帶動大家鼓起了掌,與此同時,也輕描淡寫地指出了他存在的問題。
而話鋒一轉,她對亦浪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說對於他心裡感覺很失望,跟昨天的表現隔著十萬八千里,好像隔夜的飯菜沒放冰箱一樣餿了,亦浪應該好好地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