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誰而寫(第1/1 頁)
這本書開始就表明了,是亦浪為了孩子的將來而奮鬥,舉起了手中的筆,本以為可以妙筆生花,能讓讀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有了一定的閱歷,寫作就能閒庭信步般自如,就能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事實上證明亦浪高估了自己。
蘇格拉底說過,未經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的。而對作者而言,沒有審視自己的生活不值得告訴別人,寫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從作者角度審視眾生,觀己是基礎,自己寫作如果不是有感而發,真誠寫作,別人也沒法共情。
1994年,是亦浪思緒又飄回了那個遙遠的年代。
當時的亦浪還是個很孤獨的人。當時除了吃和睡,逗留最多的地方就是教室。儘管臨近考試了,有時亦浪還會借同學的小說來看。
當時,看小說的時候大多數都是追情節,對於其中的文字是不求甚解,也沒仔細去揣摩其中意味。
有時候,看到小說中的一些古詩詞引用得好,比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英雄豪傑……自己內心裡也會不可自抑地心潮澎湃起來,也會激起自己平凡日子裡的英雄夢想來,豪情壯志在胸,萬水千山縱橫,豈懼風急雨翻呢?
當時,曾和亦浪同住舅舅的教職工宿舍的宿友,叫吳環宇,比亦浪大一年級,先是去了hY市讀鐵路學校,出來工作多是鐵路部門相關的工作。
環宇的字寫得不錯,他的書法作品也曾經獲過獎,也是某個書法協會的成員。
大家相處僅僅是一年的時光,但是,亦浪從中學到不少東西。比如,創作書法,怎麼注意佈局,寫字輕重快慢都有講究。
環宇也算家裡的幼子,他父親算是老來得子,家裡人對他也比較寵愛。
有一次,亦浪跟著環宇踩著單車回到他的老家,就是回家拿點東西就過來,來回家的路上,他們要經過一大段懸掛高空的水簾洞(類似城市的高架橋,有些地方很乾旱需要引水灌溉,它就是因輸送水而生的水渠工程)路程,那條路是羊腸小徑,還在半空中,亦浪騎得膽顫心驚的,怕一不小心就變成了空中飛人從半空栽下去。
環宇已經習慣,騎著飛快,我在後面小心翼翼的騎著,滿手心都是汗,自己也不敢計算自己的心裡陰影面積……
反正經過那次“生死時速”式驚心動魄的騎行後,環宇叫亦浪作陪,他打死也不敢了。
其實,每個人害怕的事情都不一樣。比如,之前提過的亦浪同學威少,臨畢業前在SZ找了一個金融機構上班,剛好亦浪也在SZ上班,亦浪就在自己住宿的地方幫他找了一個落宿點。
亦浪在5樓,威少住8樓,價格蠻便宜,亦浪也跟著幫他一起去購買床墊傢俱什麼的,都做著長期抗戰的準備。
沒整理好房間之前,威少是和亦浪一起住,同睡一張床。威少是一個極其敏感的人,手機調靜音也沒振動,螢幕完全沒顯示資訊,當他丟在床上的時候手機來資訊,他也能感應到,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世上竟然有如此敏感的人。
當威少某天終於搬進去了,亦浪也想著終於可以一個人睡的時候,房門再次被威少敲響,原來房間裡有蟑螂,當少爺般富養長大的他,從沒遇過這種情況,自然會害怕。
在農村長大的亦浪自然不會害怕蟑螂,亦浪進房後把“小強”都處理好了,威少卻再也不敢在房裡睡覺了。亦浪只好帶著他去對面酒店開了一個房給他,剛好之前亦浪辦過那個酒店的會員卡,以便有朋友過來方便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