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披荊斬棘(第1/2 頁)
孟家堡順利摘帽脫貧,成為多維產業發展的新型農村。
休息的時間總是很短暫,沒過幾天,冀明又回到正負500千伏張北換流站作業現場,參與建設中。
隨著一棟棟建築拔地而起,張北的時令也進入盛夏,麻臉經理陳經理全面指揮推進工程進度。
大家還沒有享受到夏天溫度升高帶來的施工便利,便又遇到了新的煩惱。
張北地區風雲際會,天氣說變就變,可能這會正豔陽高照,沒過一分鐘嘩啦啦就下了場大雨,暴雨猝不及防,神鬼難測。
而現在正在進行混凝土澆築,剛澆好的混凝土轉眼就被大雨衝得稀里嘩啦,關鍵澆築混凝土不能停否則會半途而廢,很多時候冀明他們眼睜睜看著混凝土被沖毀而無能為力。
眾人個個欲哭無淚。
“搭起防雨棚,每次澆築必須搭建防雨棚,人淋著新澆築的建築也不能被雨水沖毀了。”陳總在風雨中扯著嗓子大喊,指揮電力人搭建防雨棚。
他披著雨衣在大雨中挺立,任由雨水將自己澆成落湯雞,可是決不允許一點水衝到建築上。
經過夏天暴雨後,轉眼來到十月,壩上天氣已經上凍,陳總又指揮眾人搭建暖棚,所有電暖氣、火爐都用上了,以防新澆築的混凝土開裂。
就這樣,在一大批電力工人頂風冒雨,防寒保溫玩命奮戰下,他們終於在十月完成了9個單位工程主體結構施工,先後開展鋼筋混凝土綜合防腐措施、78米深基坑工程開挖、防火牆盤扣腳手架搭設、13米高模板支撐體系安裝等4項技術攻關。
在張家口公會鎮,張北柔直工程初具規模,在荒涼的壩上挺拔矗立,即將續寫新能源的輝煌篇章。
冀明他們來不及高興,顧不上喘口氣,一陣陣寒風越來越強,天馬上轉冷的訊號催使電力人繼續投入緊張的工作中。
時間來到18年12月末,此時的最低氣溫已經降到零下32攝氏度,一批高大的裝置巨人被運到張北換流站,這是避雷器塔材和橋臂電抗器,12支重40噸的橋臂電抗器和12支組起來高34米的避雷線塔材。
按照原本計劃,這些裝置只需要19年3月安裝完畢即可。
但是陳總在風雪中矗立良久,終是狠心下決定趕在春節前安裝完畢。
時間不等人,只要有可能他就想把工期往前趕,因為陳總知道最核心的閥廳安裝還沒到來,那是最核心最關鍵的工序,容不得任何閃失,必須留下充裕的時間。
可是開會一商量,大家都提出了質疑,因為還沒有經歷過極寒條件下施工,而且冬天天寒地凍,風雪無常,這種時候吊裝十分危險,當年風光儲建設時最冷的天氣都沒敢施工,現在施工沒有經驗可循。
冀明參會默默傾聽,隨後他挑燈夜戰制定極寒條件下施工方案,三天後在會議上大家爭論不休時,冀明拿出施工方案一舉壓倒所有反對意見。
電力人都有一個特點,有不同意見儘管提,最後協商一致後形成最優方案,所有人按著最終決議全力前行。
風雪如期而至,天地一片蒼茫,陳總站在風雪中如標槍般挺立,雪給他披了一身雪白的戰衣,他眉毛、眼睛上都是霜,但是依舊死戰不退,雙眼牢牢盯著高空中的吊臂,就近指揮。
負責吊裝的是一臺130噸的巨型吊車,兩臺25噸吊車輔助,40噸重的橋臂電抗器一離開地面就失控了,陳總嚴格盯著每一個細節,不放過任何可能出現危險的風險點。
冀明跟著去裝置上作業,風像刀子似的打在臉上,穿再厚的衣服在這種徹骨的寒意下都會被凍透,連骨頭縫都是涼的。
可是在這種極寒下,冀明他們作業卻要脫下厚棉服換上薄工裝,摘下棉手套戴上單層手套,因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