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第1/2 頁)
這一天,炎陽盛暑,紅日當空,赤焰燒紅了代地的雲,炎氣蒸騰。天地就是一個大火爐,人馬都熱得汗流浹背。一炷香將軍一如既往,在一炷香後下令撤退。然而今日燕軍卻不似往日般淡定,步步緊逼,死咬不放,趙軍且戰且退。
躲在暗處觀戰的一炷香將軍,此時揚起了嘴角:&ldo;魚兒上鉤了!&rdo;。李牧向天舉高長劍,忽地劍鋒急轉,直指山坡下的燕軍,大喊一聲:&ldo;沖啊!&rdo;,頃刻間,幾千人馬齊聲吶喊著從左側的山坡上奔將下來,疾馳俯衝,蹄聲似春雷撼震,氣如地裂山崩,勢若洪洪海嘯。燕軍還沒從驚愕中反應過來,又見前方有另一支隊伍從右側的禿嶺上直衝而下。轉眼間,二十萬燕軍被趙國的兩隊騎兵生生截成了三段。樂間大吃一驚,這才發現中了李牧的計。代地地形崎嶇,山多險峻,一不小心就入了甕,猝不及防。
得益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之政,趙人幾乎全民皆兵,趙軍的馬上作戰能力在中原更是首屈一指,無人能及。而代地的馬高大健壯,這般俯衝直下,力量之大,推、撞、踩、踏,燕軍頓時死的死,傷的傷,亂作一團。
樂間見卿秦就快被一個趙國將領逼到角落,趕緊揮刀助戰。趙將側身避過樂間奮力砍下的一刀,左手握劍,挺身斜刺向卿秦的右胸,卿秦躲閃不及,受傷倒地。樂間怒喝一聲,舉起長刀又向趙將砍去,趙將回身橫劍接住,趙將正當壯年,而樂間已是年過五旬,拼力氣,樂間絕不是趙將的對手。樂間收回長刀,左向側身後退一步,卻不想這一側退竟然退到了山腳,趙將欺身一步,劍身已經落在了他的脖子上。樂間還想反抗,不想手中長刀已被人從一旁奪下。
&ldo;昌國君,得罪了!&rdo;趙將對樂間施禮道。李牧為何對樂間如此尊重?一切源於樂間的父親樂毅。
樂毅是中原鼎鼎有名的大將。三十幾年前,齊湣王因為其國力強大,愈發驕橫自大,百姓不能忍受其□□。是時,燕國殷富,燕昭王覺得,攻打齊國的時機到了,於是與樂毅商定,與趙惠文王結下盟約,又派出使者去聯合楚、魏,同時趙國以伐齊之利遊說秦國,眾諸侯皆苦於齊湣王的驕橫暴虐,都爭著合縱,與燕聯合伐齊。燕昭王二十八年,樂毅被昭王任命為上將軍,趙惠文王也以相國印授樂毅。樂毅總領趙、楚、燕,魏,韓五國聯軍伐齊,在濟水之西大敗齊軍,迫使齊湣王從都城臨淄出逃,以莒邑據城固守。齊國已破,各路諸侯都撤了兵,唯有燕軍依然在樂毅的率領下奮力追擊,一直追到齊國都城臨淄,樂毅攻下臨淄後,把齊國所有的珠寶財物,甚至祭祀用的禮器都掠奪殆盡,悉數運回燕國。燕昭王大喜,親自到濟水岸邊,慰勞軍隊,犒賞,宴請將士們,而對於最大的功臣總將樂毅,燕王把昌國封給了他,號昌國君。
犒賞完畢,燕昭王讓樂毅繼續率兵去平定還未攻下的齊國城邑,自己帶著從擄掠繳獲而來的戰利品回到都城薊,宣佈把齊國都城臨淄改為郡縣,隸屬燕國。此後,樂毅繼續留在齊國巡戰五年,攻下齊國七十餘城,唯有莒、即墨兩城還未被降服。
天有不測風雲,燕昭王崩,燕惠王繼位。燕太子,也就是現今的惠王曾對樂毅不滿在燕廷不是秘密,這讓被圍困多年的齊將田單找到了切口,令人在燕國散佈言論,道:&ldo;齊國城邑未被降服的只有兩座罷了,然而之所以不早拔,聽聞是樂毅與燕新王有嫌隙,樂毅想拖延戰事留在齊國,面向南而在齊稱王。齊國擔心的,是唯恐燕王派其他將領來。燕惠王本來就對樂毅生疑,受齊國反間挑撥,真的就把樂毅召回,派遣騎劫取而代之。樂毅心知燕惠王不懷好意,害怕被誅殺,就向西投降了趙國。樂毅本是趙將,因為武靈王沙丘之變才去了魏國,後來被燕昭王禮賢下士招到燕國。趙惠文王一直欣賞其才能希望能招為重臣,是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