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何書桓的驚人舉動(第1/4 頁)
“敕勒歌
南北朝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又是什麼民歌,我怎麼沒有聽過。”
江簡一說完,就有人發問。
有這樣問題的不僅是一個人,文宣館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想法。
這時候,蘇慎言開口。
“是敕勒歌!”
“敕勒歌相傳這是北齊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這首歌原為鮮卑語,後被翻譯成漢語。
敕勒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內蒙古南部一帶。
這個名字比較小眾,在史書中幾乎沒有提及,我也是在一本野史上意外看到的。”
要不是聽到江簡的這首詩,他都忘記了這個敕勒民歌了。
蘇慎言開口為眾人解惑!
江簡還以為這次他們還要去查閱一下資料,沒想到蘇慎言直接幫其他人解惑,看來這個蘇慎言還是有些東西的。
蘇慎言的在文宣館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開口了,其他人也不會質疑。
這個不是江簡關心的東西,她關心的是這首詩詞能不能過關。
“過關了嗎?”
她身後的幾人都有些緊張的看著蘇慎言,蘇慎言現在心中已經有所動搖了。
這真的是一個“戲子”能夠做出來的詩歌?
江簡的這敕勒民歌首的思想內容積極健康,格調氣魄豪邁感人。
它以北國塞外的草原風光,為人展現出了令人遊目騁懷的嶄新天地,描繪出了使人心曠神怡的審美境界,而喚起了人們對於北國山川、塞外風光的無限嚮往和由衷熱愛。
一句“風吹草低見牛羊。”作為最後的結語。
在這之前,全是有關草原大自然景象的靜物寫生,沒有轉筆的痕跡。
然而最後這一句卻忽然宕開,直接由靜態描寫跳躍到了動態描寫,這就讓全詩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了。
這一句直接達到了“物色盡而情有餘”的藝術境界,完成了草原風情的壯麗畫卷,讓人飽覽了北國遊牧生活的生動景象。
即使之前答應過金鑫不要讓江簡進入文宣館,現在江簡這樣的才華,讓他都有些為之折服。
心中又有一個聲音在告訴她,也許江簡是有些才華,但也不可能全部作出來。
他就不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天才神人存在!
在兩個思緒在做鬥爭的時候,下意識的回答了江簡的話。
“過關!”
穆青青和蔡慧飛激動的握著對方的手,神色激動開心。
“太棒了,江老師太厲害了,現在已經過關三首詩了,只要剩下的兩首搞定,那我們大家就可以過去了。”
穆青青激動的道,蔡慧飛附喝道。
“是的,江老師加油。”
男記者這一刻心情也有些激動,想要做點什麼來表達自己現在激動的心情。
瞅了一眼其他幾人都是女性,也只有自己扛著攝像機的工作夥伴。
一個激動,男記者直接抱著自己的工作夥伴吧唧了一口在那鬍渣稀疏的臉上。
男記者的工作夥伴一臉吃了蒼蠅的難受,用驚恐的眼神看著男記者,差點就沒忍住罵出口。
還好他比較敬業,還記得現在在拍攝過程中,雖然到時候可以剪輯,但作為一個專業的攝影師,能減少工作失誤就儘量減少。
男記者看到夥伴嫌棄驚恐的神色,訕訕一笑。
其他人對於蘇慎言的這個回答沒有什麼疑惑,畢竟他們疑惑的點只是這首詩裡面提到的民歌有無考證,是否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