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文化融合成,盛世共繁榮(第1/4 頁)
五更梆子那清脆而悠遠的聲響,彷彿一把重錘,一下下敲在寂靜的夜色裡。
李明坐在桌前,手中銀簪輕輕撥弄著燭芯,燭火隨之輕輕搖曳,發出細微的噼啪聲,微弱的熱氣拂過他的指尖。
磁石裂痕裡的西夏文字,在那搖曳不定的燭光中,如鬼魅般忽明忽暗。
那閃爍的光芒,讓他的思緒瞬間飄回到三日前在欽天監看到的星象圖——紫微垣東南,一顆彗星如掃帚般懸掛天際,而此刻窗外淅淅瀝瀝的風雨聲,彷彿正應和著那星象的預示。
“大人,禮部黃主事求見。”簾外,小太監輕聲喚道,聲音帶著一絲顫抖。
他捧著漆盤的手微微發抖,漆盤的表面泛著清冷的光澤。
盤裡《諫四夷司疏》的聯名冊頁,邊角已被雨水洇溼,那原本鮮豔的硃砂印鑑,暈染開來,如猙獰的血色,在昏暗的光線下顯得格外刺眼。
李明伸出手,用磁石壓住冊頁,指尖劃過“華夷大防”四個字時,一陣微涼的觸感傳來。
與此同時,鎏金西夏文突然倒映在青瓷筆洗裡,筆洗的瓷面光滑而冰冷。
水面晃動間,那些如蝌蚪般的文字,竟緩緩拼湊出半幅波斯星盤圖案——正是蘇綰綰昨夜在觀星臺,用裙襬輕輕勾畫的軌跡。
“告訴黃大人,本官在文華殿恭候各位大儒。”他蘸著金瘡藥,在疏奏空白處細心地畫了朵蓮花。
瑩白藥粉順著花瓣紋理滲進紙背,發出輕微的沙沙聲,隱隱顯出女真薩滿祭祀用的鹿角圖騰。
晨鐘雄渾的聲響,如驚雷般撞破雨幕。
十二名緋袍官員捧著雪浪紙聯名奏摺,魚貫而入,他們的腳步聲在空曠的殿內迴響。
保守派代表陳敬齋,手中的笏板在掌心攥出青痕。
“四夷司僭越禮制,竟許胡服與深衣同列太廟!”老翰林花白的鬍鬚上沾著唾沫星子,情緒激動地將袖中《華夷正朔考》抄本啪地摔在蟠龍柱上,那清脆的聲響在殿內久久迴盪。
李明轉身,腰間玉佩發出清脆的輕響。
磁石表面的蝌蚪文突然投射在殿柱盤龍金鱗間,那遊動的光斑,恰似漠北商隊駝鈴晃動的軌跡,叮叮噹噹的聲音彷彿在耳邊響起。
“陳老可記得至正年間大都饑荒?”他指尖掠過鎏金西夏文,觸感微涼,“正是色目商人運來的占城稻,救活過半應天書院學子。”
楊士奇突然捧著文書出列,泛黃紙頁間夾著片燒焦的桑皮紙——與昨夜飄進書房的殘頁紋路嚴絲合縫。
“下官在國子監舊檔找到至元二十五年的《諸蕃朝貢圖》”,他抖開卷軸時,磁石光斑突然聚成党項人祭祀用的火紋。
“圖上記載吐蕃高僧曾用梵文譯註《孟子》。”
“荒唐!”陳敬齋枯瘦的手指幾乎戳到卷軸上的西夏文字,他的聲音帶著憤怒的顫抖。
“當年王荊公變法...”話音未落,殿外忽然傳來羯鼓那激昂的聲響,如滾滾雷聲。
八名身著各色服飾的樂工抬著鑲滿異族圖騰的銅鐘進來,鐘面鎏金紋路與磁石裂痕完全吻合。
李明伸出手,撫過鐘面党項文字,那金屬的涼意透過指尖傳來。
袖中滑落半張星象圖,“三日後恰逢白露,本官在玄武湖畔設了百戲臺。”他拾起陳敬齋摔落的《華夷正朔考》,書頁間夾著的蓮花突然綻放——正是用金瘡藥畫的那朵,一股淡淡的藥香飄散開來。
“屆時請諸公品鑑吐蕃唐卡與徽州墨模同場作畫。”
雨停了,窗外傳來雨滴從屋簷滴落的滴答聲。
磁石表面的蝌蚪文已拼成完整的星盤。
李明望著如退潮般散去的官員,指尖輕輕擦過昨夜拓印的女真圖騰,觸感粗糙而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