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俱有人傑(第1/4 頁)
地平線上開始出現大量的騎兵。
傍晚時分,灰塵遮天蔽日,像是提前天黑了。
賈芸也是第一次看到北虜騎兵,一時間並不覺得畏懼,反而是饒有興趣的打量著對面飛速而來的大股騎兵。
也是萬騎左右。
其中披甲三成不到。
這很符合北虜的現狀。
雖然他們解決了衛拉特,兵鋒入西域,漠北漠南合作,推舉出了共主大汗。
這和明朝近三百年蒙古基本上是四分五裂的情形不同。
明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所謂大汗,其實就是一部之主。
比如有名的順義王俺答汗,號稱控弦四十萬,其實就是土默特之主,他根本不是蒙古大汗。
大汗是同時期的察哈爾大汗圖門汗,土默特部只是達延汗當年的六萬戶之一。
六萬戶之後,蒙古就分裂了。
左翼三萬戶,察哈爾萬戶屬大汗直屬,下屬有科爾沁,巴林,奈曼等各部。
喀爾喀萬戶分為十二部,內五部留在漠南,外七部成為漠北喀爾喀汗,土謝圖汗,車臣汗漠北三部,還有一個兀良哈萬戶,也稱烏梁部,不屬喀爾喀十二部之一。
右翼是土默特萬戶,鄂爾多斯萬戶,永謝部萬戶。
俺答汗崛起後,漠南西部區域所有部落都聽俺答汗號令,也是土默特部的高光時刻。
後來崛起的炒花等人,都是東部察哈爾,兀良哈,喀爾喀三部的成員。
最後的蒙古共主大汗林丹汗,其實影響力只在東部。
而當時成吉思汗之弟創立的科爾沁部也壯大起來,並且與女真合作,揮刀向自己人。
即使是這樣四分五裂的蒙古,一直也是明朝的心腹大患。
林丹汗被皇太極攆兔子一樣攆到西邊,搶了土默特地盤後,又攻下明朝重鎮大同,殺戮大量大明百姓,搶掠了大量軍需物資。
但皇太極領幾千人追過來時,這些蒙古人立刻又拋棄了林丹汗,投效了新主。
除了漠南漠北,還有西部蒙古。
也就是瓦刺。
俘虜了明英宗,差點滅亡大明的就是瓦剌人。
到了明末時,瓦剌分裂為準葛爾部,土爾扈特部,和碩特部,杜爾伯特部。
和碩部最早投效清朝。
準葛爾部則是與清朝打了一百來年,最終亡族於清乾隆時期。
瓦刺人的武功相當出色,不光是給明朝,也是給清朝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和威脅。
最終還是乾隆用屠族之法,徹底消除了這個桀驁不馴的蒙古部落。
周初之時,歷史軌跡發生了變化。
東虜女真退出關外,周軍咬著女真人穿追猛打。
蒙古諸部由此被放鬆了絞索,並因此痛定思痛,聯合在了一起。
漠北,漠南,東部,西部,戶數過百萬,控弦數十萬。
足以與東虜分庭抗禮,而不再是女真人的小弟。
至大周立國百年後,北虜也成了極強的威脅。
但不論如何,西域,草原的物資出產有限。
北虜最多保障少數脫產精銳的披甲率和武器的質量。
大量的所謂騎兵其實就是牧民,他們能有一領皮甲就算相當不錯了。
手中的武器也多半是劣製品。
但也好過蒙古發跡之時。
遼國契丹時,對草原施行嚴格的鐵器禁入政策。
草原諸部嚴重缺鐵,不光是武器不足,幾乎沒有披甲,連箭矢的箭頭都是骨制。
現在的北虜不至於此,但披甲率還是到不了三成。
大量的騎兵中,披甲騎兵不過兩千到三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