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時過境遷(第1/4 頁)
時光匆匆,歲月如梭,一轉眼又過去了三年。
沛縣縣政府為了促進城市建設,到處拆遷修路,小李的推拿養生館也在規劃範圍內。不久,店門口已經被圍起了藍色的施工圍擋。小西貝和小李站在店裡望著外面,一臉無奈。
“咱們得趕緊搬呀,再拖下去客人都沒了。”小西貝有些著急地說道。
小李點了點頭,“行,咱把店搬到自己家裡去,我去找一家裝潢店為我們製作一個燈箱掛在窗戶外邊,反正我有很多老主顧,他們都知道我的電話號碼。到時候咱再宣傳一下,應該也能把生意幹起來……”小西貝想了想說:‘‘那就這樣說吧,咱儘快搬……”
小西貝選了最近的一個搬家吉日,兩人開始忙碌起來。小李的二徒弟袁建建和三徒弟林海燕也一起幫忙打包各種按摩器具、草藥包之類的物品。當他們把東西搬到樓上時,發現這裡雖然地勢不如店裡好,但是也靠路,而且採光很好,面積也夠用。
“我們可以把這邊設成按摩區,那邊擺些養生的書籍和產品。”小西貝一邊比劃一邊說。
就在他們忙著整理新店的時候,小李的電話響了,小李接通了電話。原來是一些老顧客找不到他們的店了,小李趕快把新地址告訴了他們。小西貝下樓把老顧客帶到了樓上,他們看到新環境後,紛紛表示很溫馨,願意繼續支援小李的生意。
大徒弟常福早在一年前就出師了,他在徐州市豐縣也開了一家按摩店,生意相當紅火。二徒弟袁建建的按摩手法也很不錯,他才二十出頭,不想這麼早就創業,又去學駕駛了。他爸爸說想讓他多掌握幾門技藝,將來幹哪一行就行。三徒弟林海燕本是富家子女,她是因為對中醫推拿有濃厚的興趣才來找小李學習的,她不準備開店,有時間仍然經常到小李店裡來。
一天,小李和林海燕正在切磋技藝,門鈴突然響了。小西貝開啟門一看,是社群工作人員。原來,這一片居民區也要進行一些改造工程,雖然不會影響居住,但可能會對小李的新店造成一定干擾,比如噪音和偶爾的停水停電。小李聽後眉頭緊皺,剛穩定下來的生意可禁不起折騰。這時,一直安靜的林海燕說話了:“師傅,要不我們推出上門服務套餐?這樣既不受店面限制,還能擴大客源。”眾人一聽眼睛一亮。於是,他們立刻著手策劃,印傳單、在網上推廣。起初,大家還有些擔心效果,但沒想到反響出奇的好。許多上班族或者行動不便的老人紛紛預約。小李帶著徒弟們忙得不可開交。隨著口碑越來越好,甚至周邊城市都有人打電話預約。就這樣,原本看似危機重重的局面,卻意外地開拓出了一條新的經營之路,小李的推拿養生館反而比之前更加興旺發達起來。
隨著業務量的增大,小李意識到人手不夠用了。林海燕提議可以招聘一些兼職人員,經過簡單培訓就能上崗協助工作。小李採納了這個建議,很快就招到了幾個合適的人選。
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上門服務範圍擴大,交通成本增加了不少。小李和徒弟們商量後決定最佳化服務區域,集中在幾個需求量大且距離相對較近的區域開展上門服務。
同時,他們還與當地的養老院達成合作協議,定期為老人們提供免費的推拿養生講座和服務。這一舉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媒體也進行了報道。名聲傳開後,更多的人關注到了小李的推拿養生館。
為了更好地管理業務,小李還專門開發了一款手機App用於預約和客戶管理。從此,小李的推拿養生館走上了更規範化、規模化的發展道路,成為了當地推拿養生行業的一塊金字招牌。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小李打算拓展業務,除了推拿,加入針灸等專案。但這需要專業的中醫師資格證才能合法開展。小李犯難了,他雖經驗豐富,但缺少相關證件。小西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