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第六十七 育種科研人員多少有點犟(第1/3 頁)
第六十七 育種科研人員多少有點犟
對育種而言,確定育種目標是第一要務,沒有目標,一定是碰機遇或者一事無成。
傳統的育種,是透過表現型來選擇丶推測基因型。
而分子育種就是從基因型入手,先選擇基因型,再來鑑定是不是所選擇的期望型。
雜交育種和雜種優勢利用,都需要兩個親本。
分子育種需要一個親本和一個或多個目標基因,且必須互補,合起來具備育種目標性狀的有利基因。
雙親沒有控制目標性狀的有利基因,育種目標基本實現不了,也說明了親本的選擇至關重要。
沒有新的有利基因或者基因組合的利用,育種不可能有實質性突破。
劃時代的矮稈水稻丶雜交水稻品種汕優63及玉米品種鄭單958等,均已證明了優良親本的重要性。
甚至郭陽種子商店的定向育種也需要親本的支撐,天玉1號,天椒1號等都繼承了親本的優良基因。
此外,種子商店還有一項極其強大的能力,可以在植物基因的特定點位上進行精準定位,對植物基因進行修復丶剔除和增強。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基因序列有點多,你可以用剪刀把它剪掉。
如果組成dna的atcg有一個錯了,你可以用一塊橡皮把它擦掉,然後再用鉛筆把正確的寫上去,而鉛筆和橡皮擦是不留在細胞裡的。
這也意味著如果郭陽有足夠的自然能量揮霍,他可以透過種子商店創造出各種天馬行空的種子。
抗病丶種子品質丶產量丶營養含量丶植物風味……
有點類似於基因編輯技術,但偏偏效率又高得可怕。
如今,嘉禾集團在環境修復領域快速發展壯大,鹽礆地改良丶沙漠治理丶退化草地修復等。
現涉及的面積就已達到了兩百多萬畝,治理效果也逐漸展現。
自然能量的積累速度肯定會越來越快,而我國地域環境差異大,區域性的種子需求種類多。
為了保險及利益最大化,郭陽肯定是會先從點到面的鋪開,越重磅級的種子越後期推出。
就好比他現在,培育了6個牧草品種,也只耗費了96點自然能量。
加上新獲取的,自然能量還餘下731點。
但在育種實驗室取得突破性進展之前,郭陽是不會再培育新的種子了。
植物基因工程是一項比較複雜的高新技術,需要投入專門的高階科技人才丶現代化的儀器裝置和大量的資金。
但這裡大量的資金是針對高校而言。
在2005年,建一個最基本的分子植物育種實驗室,硬體裝置的投資至少需要30萬元。
可供3-5人從事分子育種實驗。
硬體配置稍好丶規模稍大的實驗室,也充其量不過50萬左右。
錢對嘉禾不是難點,難點在於人才的配備,以及基礎技術研究的積累。
比如農藝性狀基因定位分離和轉化,農作物遺傳群體培育,分子遺傳圖譜構建等等。
這些都是費時費心的工作。
天禾種業現在也建立了育種實驗室,但研發人員規模匹配不上現有的地位。
蔬菜,玉米,小麥,牧草,大豆,單拎出來都可以作為一個研究方向。
而且要配合郭陽現有的育種速度的話,每個團隊配備的人數少不了。
郭陽略微琢磨了下。
研究團隊得10個以上,主要的玉米丶牧草丶蔬菜丶大豆等團隊的研發人數還不能少。
先達到國內頂尖,天禾種業的研發人數佔比得達到15以上,這至少就是一兩百號人。
每個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