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彙 > 第96章 正餐之間的加餐,用四川方言怎麼說?

第96章 正餐之間的加餐,用四川方言怎麼說?(第1/2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斬神:我世界樹,滄南之戰掀桌子原神:我寫的日記被看了,我知道農村小戶的家庭日常鬼滅之刃:晴末篇我在星際的逍遙人生寶可夢:我將遺棄精靈養成傳說天涯神貼系列星外來客:韓氏女與異能男什麼!主角和反派們都是我養的崽萬物陰陽大道論向哨:舔舔舔,男媽媽?舔一口嫡女謀權:重生後虐翻京城來自星星的你一起修真水溝心動的起始線陰暗宅女穿進只有男人的世界之後七皇叔命不久矣,嫁他方便我守寡女扮男裝,成了書中最大反派殺太子,奪皇位,瘋批兄妹重生啦絕豔小師叔之凡世篇

正餐之間的加餐,用四川方言怎麼說?

過去一般農村栽秧撻谷、修房造屋等需要請人幫忙;或逢年過節親朋到訪等,好客的四川人在正餐之間,多會準備麵條、餅子、湯圓、醪糟蛋等為他們加餐。有時也叫吃點“開水”,這“開水”可不是白開水,基本等於“醪糟湯元蛋”了。

四川方言豐富多彩,關於正餐之間加餐的方言稱謂,有好幾種說法。

一、打腰火

這個說法的地區較少,大概是川南自貢、宜賓一代有這個說法。四川著名的建川博物館創始人樊建川先生出生於宜賓,他有次在微博中就提到了“打腰火”。未查到具體來源,大概是字面意思:正餐離不開生火;腰,人體中部。“腰火”就是正常生火時間的中途生火,引申為加餐。就不展開了。

二、打腰臺

“打腰臺”常誤為“打么臺”,其實是錯誤的。

“么臺”指川戲最後一臺戲,戲曲結束之意,所以引申意為結束、完結。“么臺”中間還可以加限制語,比如“么不到臺”,就是下不了臺、收不了場之意。

而“打腰臺”的“腰臺”,其實是來源於梨園的稱謂。

舊時演高臺戲,會首會在“正會”的上午演出中給戲班送犒勞,謂之“送腰臺”,鼓勵戲班演員繼續賣力唱戲。

送的“腰臺”一般為大肉、粉條、豆腐、饅頭等食物和裝現金的“禮封”,用大盤端著,故意從觀眾中走過,直送舞臺。

清代四川才子李調元《童山詩集》裡賦詩一首記:

本因祈雨酬神戲,翻為雨多酬不成。

贏得豚蹄兄妹共,腰臺多謝社翁情。

豚蹄,即豬腳。

有些地方分得細,早餐與午餐之間叫“打腰晌午”,午餐與晚餐之間加餐叫“打腰下午”。通稱也都叫“打腰臺”。

川北、川中、川東的廣元、綿陽、遂寧、達州、巴中以及重慶等許多地方都把加餐稱“打腰臺”。

三、打腰站

明清時期,“腰站”為郵驛組織形式中驛、站等的補充,“腰站”即為兩驛站之間為節省馬力而設的郵驛組織形式。當人們頻繁地於“腰站”休息或吃點東西,便衍生出表示休息、進食義的“打腰站”一語。

《漢語方言大詞典》:打么佔(動〉:稍事休息,正餐以外吃點東西。西南官話。四川重慶。”此處“打么佔”應作“打腰站”。

《漢語方言大詞典》:腰站(名〉:休息住宿的地方。西南官話。四川成都。

《大竹縣誌》:“歇氣時,吃泡粑,荷包蛋,稱為打腰站”。

《江安縣誌》:莊戶人家車水,栽秧打穀,上下午各加一餐稀飯或米粑,俗稱“打腰站”。

《武隆縣誌》:早晨要吃湯元類的甜食“過早”,上午,下午歇氣時要吃餈粑之類食物稱打腰站。

《雲陽縣志》:“在早、中飯和中、晚飯之間還要‘打麼站’,由主人將飯食送到田間,大家席地而坐,喝‘轉轉兒酒’。”此處“打么佔”應作“打腰站”。

綜合上述一些資料,可見歷史上“腰臺”、“腰站”的“腰”就常見誤作“么”的現象,或許是“么”筆畫少,更容易寫?

四、打尖

打尖,在北方方言指行路途中吃便飯;在粵語則指人不守秩序而插隊的行為。

在四川方言中指任何兩正餐之間的補充體力的加餐。

“打尖”一詞何來?

有說“打尖”來源於“打火”,因‘火’字而誤為‘尖’也;有說打尖其實是打間,也就是到客棧吃飯的說法,但是被人錯誤地用尖這個同音字代替了間,所以才會有打尖的說法。

下文談談筆者的粗淺看法。

目錄
我和我喜歡的你快穿:白眼狼懲治計劃袖中美人私逃記夜路行人生生相希刺客列傳之歸於嵐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