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生命不息 革命不止(第1/2 頁)
經過這件事情,孫中山終於有點明白過來了,南北軍閥都是一丘之貉,只要軍人干政,就沒人願意遵守法律,就沒人願意尊重民意!
槍桿子裡出政權!經過這麼多次失敗,孫中山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可話好說事難做,孫中山即沒有地盤也沒有錢,如何能養軍隊?1918年5月21日,孫中山離開了廣州,到了上海的家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這次護法戰爭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同盟會的小弟,前清秀才陳炯明在孫中山的支援下,組建了一支警衛軍,這支軍隊的成員主要是廣東人,也被稱為粵軍,在南北交戰的一片混亂中,趁機攻佔了福建一片地方,作為根據地,孫中山終於擁有了自己的一塊革命根據地!
由利益暫時聯合起來的團伙遲早會因為利益分家,陸榮廷和唐繼堯聯手趕走孫中山後,兩人在廣東發生齷齪,迅速弄到刀兵相見的地步,兩廣一片混亂,渾水才好摸魚,孫中山看到這個機會,陳炯明也看到這個機會,於是孫中山拿出千辛萬苦搞來的經費,讓陳炯明趁機出兵奪取廣東。
陳炯明的粵軍呆在福建,天天都提心吊膽,隨時要防備福建軍閥的進攻,在高壓之下,只能加強訓練,隨時備戰,整支軍隊的戰鬥力極強,反觀陸榮廷駐紮廣東的軍隊,長期身處富裕之地,軍隊吃喝嫖賭洋洋精通,就是對本職工作不怎麼熟悉,打仗的業務早就荒廢了,兩支軍隊交戰立分高下,廣西兵不堪一擊,被粵軍打的滿地找牙,倉皇撤退,險些被全殲。
之所以沒有被全殲,是因為廣西軍隊裡面出了三個非常優秀的年輕下級軍官,他們擔任掩護部隊撤退的任務,這種任務的結局一般就是送死,可是他們拼死狙擊,居然挽救了部隊被全殲的命運,此戰中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智慧,使得他們在廣西軍隊中名聲大震,後來終於幹出了一番大事業,這三位年輕人的名字分別是: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
粵軍佔領廣東,孫中山也從上海回到廣州,心情大好,準備大幹一場。
陳炯明覺得有點不爽了,流血打仗搶地盤的事情全是我乾的,現在把廣東奪下來了,您孫先生這個時候跑過來,有幾個意思?
孫中山沒想這麼多,他覺得粵軍是自己一手扶持起來的,陳炯明也曾經是同盟會會員,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在孫的潛意識裡,陳炯明絕對會支援自己的理想——北伐,打倒軍閥,建設民主的共和國。
可陳炯明不是這麼想的,他崇尚的是美國的聯邦制,既然每個省的情況都不一樣,那就各自發展,等時機成熟以後,再聯合起來,組成一個聯邦制的國家,一樣富國強兵,美國的例子就擺在那裡嘛。
想法不一樣,就會起衝突,何況孫中山和陳炯明兩個人都非常強勢,矛盾一發不可收拾,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孫中山連夜出逃,宋慶齡在跑路的過程中小產,從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孫中山逃離廣州之後,又回到了上海那個溫暖的家,他很憤怒,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用軍閥打擊軍閥的道路已經徹底走不通了,哪怕這個軍閥是自己親自培養的也不行,可是前途茫茫,正確的道路到底在哪裡?
一個人可以失敗無數次,只要他有勇氣繼續站在敵人面前,那就沒人敢說他失敗,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孫中山先生就是這樣的人,自從革命以來,他從來沒有成功過,遭遇過無數次背叛和失敗,可是他從沒放棄過,生命不息,革命不止,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孫先生憑藉自身的努力,已經將革命工作做到了極限,他急需有高人指點,來幫助他找到正確的那條道路。
很快,這個人就來了
1921年12月,剛參加完中共“一大”的馬林受共產國際委託,與孫中山做了一次交流,孫對共產主義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也知道了中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