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崛起之時1(第1/2 頁)
1937年的日本,就是即將被開啟的潘多拉魔盒,充滿危險,一觸即發,它將在戰爭中爆發,也將在戰爭中滅亡。
日本的命運,在它選擇崛起的方式時,已經註定了。
幕府統治時代的日本,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除了手工打造的武士刀和鹹魚,基本上啥都沒有,在被美國人佩裡開著軍艦嚇唬一番後,日本人推翻幕府,向西方學習,搞起了改革開放,這就是“明治維新”。
學習什麼呢?學習西方的工業技術,歐美列強有的是工業技術,他們並不是開善堂的,不會無償贈送,需要用錢來買,價格非常昂貴,在十九世紀,只有金銀才是世界通貨。
對於後發國家來說,積累財富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對外發動戰爭,一種是對內打劫人民,貧窮的日本雖然一直有對外打劫的衝動,奈何鄰居是亞洲巨無霸雙子座——大清和俄國,任何一個它都惹不起,只能對內打劫人民。
具體是這樣操作的,從歐美買一些被淘汰下來的紡織機器,建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紡織企業,從村裡收紡織用的原材料,生產一些衣服襪子內褲之類的產品,出口到歐美,換取一些錢財。
為了多攢點錢,村裡的收購價被壓的很低,確保農民餓不死就行,日子過得苦,不過日本人以前也沒富裕過,忍受力也特別強,咬咬牙也就堅持了下來。
日本人用攢下來的錢購買更多的裝置,更高階點的技術,迭代升級,積累起本錢後,咬咬牙搞鍊鐵鍊鋼產業,居然建起了自己的重工業,形成了產業資本。
日本人搞重工業當然不是為了提升人類文明水平,只是為了造槍造炮造軍艦,向歐美列強學習,出門打劫。
出門打劫需要軍隊,日本政府把改革開放積累起來的有限財富,一部分投入工業,一部分用來建立現代化的陸軍和海軍,逐漸形成了帝國的兩根支柱——產業資本和軍隊。
但是這種情況不能持續,產業資本和軍隊需要更多投入,日本太小,資源貧乏,國內老百姓已經被壓榨到極致,實在榨不出一滴油了,只能選擇對外打劫,物件是大清,如果贏了,日本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如果輸了,日本從此萬劫不復,改革開放的成果將化為烏有。
1894年,日本找大英帝國借了一大筆錢,帶上全部的家當,賭上國運和大清打了一架,這就是甲午戰爭,贏了後,獲得了海外殖民地,用2億倆大清的賠款改進了工業技術,升級了金融體系,建造了世界排名第四的龐大海軍艦隊。
日本人把積累的財富投入工業,投入軍隊,就是沒有投給老百姓,表面上日本在國際上威風凌凌,已經成功晉級二流列強,實際上國內民生沒有得到絲毫改善,戰後一個叫東史郎的日本士兵寫了一本日記,裡面就記載了他進入中國華北後的感受,看到中國老百姓後,他覺得哇生活的太好了,甚至覺得國內普通日本人吃的不如中國老百姓餵養的豬。
這也正常,以日本的小身板,即使玩命幹活,積累的財富也是相當有限,只能把錢用在刀刃上,偏偏日本人人小野心大,一心想打劫,只能把錢全部投入帝國的兩根支柱——工業產業和軍隊。
日本普通老百姓壓根就沒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非常窮,人窮就志短,為了活下去,窮苦人家只能讓女兒去賣淫。男的去幹啥呢?由於產業規模有限,日本窮人家的男孩只能去當兵,軍人是最有前途的職業。
人類自從步入熱武器時代之後,軍隊也變成一個技術工種,文盲在日本軍隊裡面已經混不下去了,為了提升軍官素質,日本搞政策傾斜,比如讀軍校免費,大批窮苦人家的優秀孩子就被吸收進來了。
窮苦人家的孩子從軍校畢業以後,進入軍隊成為低階軍官,這可是日本當年最拉風的職業,就好比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外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