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五蓮縣街頭鎮遲家莊村的歷史和傳說(第1/5 頁)
街頭鎮遲家莊村的歷史和傳說豐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1.地理位置與歷史背景:
·遲家莊村位於街頭鎮駐地東北6千米處,沿挑溝河西岸分佈。全村總面積3375畝,其中耕地1923畝。
·村北牌孤山南麓的牌孤城遺址是該村的重要歷史標誌。牌孤山,又名盆谷山,是黃草關南端的重要地點,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
1.傳說故事:
·遲家莊村還流傳著一個關於遲院外女兒和黑臉大漢的故事。傳說中,遲院外的女兒與一個黑臉大漢有過一段神秘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增添了村莊的文化色彩。
這些歷史和傳說不僅豐富了遲家莊村的文化景觀,也吸引了人們對這片土地更深的好奇和探索。
發生在五蓮縣牌孤山上的一起真實的野狼救主事件
牌孤山位於山東省五蓮縣街頭鎮遲家莊村北約1500米處,北連九仙山,春秋戰國時期此處築有小城,因而牌孤山又被當地人們稱之為牌孤城。
話說1999年夏天,山下有一位村民名叫遲德報,這天他起了個大早到坡裡去鋤地,出門後發現大霧瀰漫。
他肩扛鋤頭行駛在一片鬱鬱蔥蔥的玉米地的田間小道上,忽然碰見一隻母狼帶領一隻幼崽迎面走來。遲德報頓時嚇得魂飛魄散,他的大腦在飛快運轉:如果掉頭跑的話,反而會招致野狼追。他想到了老人的話:野狼怕聲響。
於是,遲德報將鋤放在地面的碎石上用力摩擦,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同時,他大喊大叫,生性多疑的母狼嚇得立即撇下幼崽逃之夭夭。
遲德報將幼崽抱回了家,到王世疃買來了雞背,認真餵養起來。
當晚半夜時分,母狼循著幼崽的氣息找到了遲德報的家,在牆外嚎叫,生性多疑的母狼又不敢翻牆進入,只是嚎叫了一陣子就走了。
一連三個晚上,母狼都來到遲德報的家門外嚎叫,從第四天晚上開始,就再也聽不到這頭母狼的聲音了。
在遲德報的耐心餵養下,這隻小狼崽長得很快。為了防止狼崽傷人,遲德報買了個鐵鏈子拴在了野狼的脖子上。
時光荏苒,這頭小狼崽漸漸長大了,長出了獠牙,兩眼綠瑩瑩的,令人不寒而慄。
但這頭小狼崽對遲德報很有感情,常常舔舔遲德報的手,對遲德報做出一系列親暱的舉動。
平日裡,遲德報除了耕種農田外,還經常到牌孤山上挖藥草,其中有丹參、金銀花、野蒜等等,有時還會在山上捉蠍子。
這天下午,遲德報又拿上鐵鏟、塑膠瓶子、竹籃、竹筷,帶上了養的野狼,爬上了牌孤山開始挖藥草、捉蠍子。
遲德報在山上挖了一會兒藥草,便開始捉拿藏在石頭底下的蠍子。當他吃力地搬開一塊大石板後,想不到從裡面竄出來一條大花蛇,嚇得遲德報轉身就跑。
可能遲德報在搬石頭的過程中傷到或惹惱了這條蛇,這條花蛇吐著長長的芯子竟然追了過來。
魂飛魄散的遲德報嚇得一頭栽倒在一條溝裡,這條花蛇不依不饒地繼續追了過來。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野狼一個猛力將拴在小樹的鐵鏈子撕扯下來,拖拉著鐵鏈子,嚎叫著飛撲過來,準確無誤地一口咬住了大花蛇的脖子,不一會兒,這條大花蛇就喪命了。
遲德報看著死去的這條大花蛇,想到本村的村民遲德平愛好吃蛇肉,便將花蛇盤成一團放進了籃子裡。
此時,夜幕已降臨,遲德報準備下山回家。
正在此時,從遠處猛然傳來一聲野狼的嚎叫,遲德報身邊的這隻野狼豎起耳朵,仔細聽了一會兒,忽然,從遲德報手中掙脫、拖著鐵鏈子、撒開四隻蹄子飛速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