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家鄉美01 > 第66章 牆夼水庫流域馬耳山的附近抗戰傳奇

第66章 牆夼水庫流域馬耳山的附近抗戰傳奇(第1/2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京圈太子爺美色撩人!她閃婚了上古補天決八零,易孕美人專治禁慾絕嗣大佬不當大家閨秀後,我打遍全京城搬空京城,她帶著瘸腿將軍去流放綠茶海後太子妃,你挖的坑我來平綜影視:我在小世界瘋狂做任務豪門夫婦的互演日常觀影盜筆:汪家破防之旅我有一座太上道宮你寵白月光,我揣孕肚離婚你哭啥入宮五年守夠了,打死我也不留了家族崛起,天衍神樹解約回國後,歸國愛豆的巔峰之路被迫成為敵人的金絲雀仙途風雲紀【咒回】帶著遊戲賬號來到異世界關於我轉生成沙怪這檔事穿成美強慘:哥哥男主嫂嫂女主秦王讀心後,我成了他的蜜罐子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頻繁。為抵禦楚國和魯國的入侵,加強國防,齊國自春秋時期開始修建長城,於戰國時期修築完成,前後歷經了260餘年,比秦長城還要早幾百年。齊長城西起今濟南長清,東至今青島市黃島區,綿延在泰沂山脈1518座山峰上,全長620多公里,在城牆沿線共修築重要關隘12處,便門9處,城堡兵營50餘處,烽燧12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

諸城境內的齊長城建於戰國時期,西南自馬耳山進入諸城境內,經石人山、七泉山、茁山、拔地盤、黑溜頂、摘星樓、馬山、磊石山至臺家溝南嶺入黃島境,經皇華、桃園等6個鄉鎮,境內全長60餘里。

改革開放以後,為了進一步發展旅遊事業和保護齊長城遺址,有關部門對皇華鎮尚莊社群的石人山齊長城遺址進行了修復。石人山東側有一山口是齊楚兩國邊界的南北要塞,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是古齊長城的“永鎮關”所在地,它與馬耳山西的“黃草關”是防楚的兩個南大門。站在永鎮關城樓上極目遠眺,看如今山川秀麗,風景如畫,憶當年金戈鐵馬、烽火狼煙……

魯東南第一山

--馬耳山

馬耳山主峰海拔717.8米,佔地40平方公里,為魯東南第一高山,因主峰雙石並舉,狀如馬耳而得名,自古為山東名山。曾任密州知州的蘇軾曾多次登臨馬耳山,並留下“孤雲落日在馬耳,照耀金碧開煙鬟”“試埽北臺看馬耳,未曾埋沒有雙尖”等妙詞佳句。這裡山間嵐氣藹藹,泉水淙淙,有仙人洞、龍山泉、隱龍寺、石龍寺等眾多勝蹟。

馬耳山抗日遺址

橋上網格有一塊石碑,上刻的“馬耳山抗日遺址”幾個大字,時刻提醒我們銘記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歲月。1945年5月22日,日寇糾集諸城、莒縣、日照、泊裡等地日、偽軍5000餘人,對抗日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這是抗戰時期,日寇對諸城抗日根據地最大的一次掃蕩。在馬耳山一帶,日偽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各級黨組織的部署下,各村民兵群眾配合濱海支隊和濱海十三團,挖地洞、建工事、埋地雷,拿著粗劣簡陋的裝備,英勇頑強的與日軍作戰,甚至拿石頭做武器,戰至最後一刻。民兵隊長王義龍等多名戰士在戰鬥中壯烈犧牲。經過抗日軍民的頑強阻擊,馬耳山反掃蕩最終取得勝利。

戰爭時期的馬耳山,瀰漫著灰色的氣息,每一寸土地都顯得壓抑而沉重。它見證了無數英勇的將士、先烈這裡浴血奮戰,扞衛家園。時代更替,歲月變遷,如今這裡炊煙裊裊,雞犬相聞,和平的氣息為馬耳山更添了幾分蒼翠。陽光灑在村莊的每個角落,溫暖而明亮,讓人感受到無盡的安寧與希望。

鵓鴿崖網格--鴿崖

村子之所以叫鵓鴿崖,是因為村西有一座山,當夕陽的餘暉灑滿山谷,一群群鵓鴿便如約而至。它們從四面八方飛來,或在空中盤旋飛舞,或輕盈地落在樹梢上,或低頭覓食於草叢間。這些鵓鴿的到來,給山谷增添了無盡的生機與活力,因此,這個村莊便被稱為“鵓鴿崖”。如今這裡芳草萋萋,流水潺潺,成為人們納涼休閒,燒烤野炊的好去處。

尚莊網格--釣魚臺

尚莊原先在村後的小北嶺上。傳說姜太公(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建周後,因功封於齊國,外出時路過此村,見村莊地勢高低不平,道路泥濘,村民出行耕種甚是困難。於是把整村搬遷到了現在的位置。後村民感其恩德,就以他的名字作為村名,後來就叫成尚莊了。因姜子牙又有垂釣渭水之典故,所以尚莊在修建水庫時修建釣魚臺一處。斜風細雨,孤舟蓑笠,在這裡,人們可以盡享垂釣的樂趣。

葉家溝網格--七泉山、冶金溝

七泉山,因山上有七個泉子而得名。

目錄
強綰君心,得到高僧也得日日寵我足球狂想曲之戰神歸來獸世:我哭著被大佬們追這群人有點兒大病斬神,拿你們當兄弟,居然都想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