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官渡對決(第1/2 頁)
話說袁紹宣佈出兵攻打曹操之時,帳中突然走出一人表示要隨軍攻打曹操,袁紹一看竟然是劉備。
“袁公,自從我來到河北以來一直未立寸功,如今袁公要攻打曹操,我雖不才也願出一份力,還請袁公准許。”
袁紹本就不放心把劉備放在後方,如今聽到他自己請求隨軍自然是最好不過,這樣就可以讓他待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難得玄德有這份心,我豈會不同意!就有請玄德和我同領中軍!”袁紹微笑道。
“玄德領命!”
……
“士元,如今我已經按照你說的同袁紹一起出徵,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回到家的劉備立刻喊來龐統商量下一步計劃。
“主公儘管放心,只要我們操作得當這河北之地早晚都會落到主公手中。”龐統安慰道。
三日後,袁紹在鄴城誓師完畢後就六十五萬大軍從鄴城出發。當行至半路後,袁譚從青州帶領三萬大軍前來相助,袁熙領了三萬幽州大軍前來相助,高幹領了三萬幷州士兵前來相助,合在一起袁紹已經有了近七十五萬大軍。大軍所過之處可謂遮天蔽日,密密麻麻。看到此番盛景,袁紹心中更是說不出的豪情萬丈,心中對於消滅曹操更是沒有絲毫懷疑。
曹操的探子把河北的軍情稟報給了曹操後,曹操與一眾謀士認為白馬城小,如果一旦被袁軍合圍就難以逃脫,所以曹操決定全軍後撤,將決戰之地選擇在了官渡。
袁紹留守數萬將士於白馬後提領七十五萬大軍來到官渡,而曹操也命令荀彧準備好大軍前來支援,就這樣曹操以十萬大軍對抗袁紹的七十五萬大軍,兩人的實力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袁紹營帳
沮授神色凝重地步入袁紹的營帳,躬身行禮後,沉聲勸阻道:“主公,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軍雖眾,然連年征戰,民力已疲,士氣未復。反觀曹操,雖兵少而精悍,且佔據地利人和。此刻若急於決戰,恐非上策。臣以為,當趁此時機,修繕內政,安撫百姓,同時加強糧草輜重的保護,以防不測。更可遣精銳之師,沿河佈防,以逸待勞,逐步消耗曹軍之力。待我軍士氣高昂,糧草充足之時,再行決戰,則勝券在握。望主公三思,勿以一時之怒,而輕啟戰端,誤了大事。”然而,袁紹聽後,眉頭緊鎖,只見他沉聲道:“如今我與那曹操已經是兩軍對峙,你這時卻跑過來跟我說不要打,真是豈有此理,左右給我把這個老匹夫打出去,沒有我的命令不允許他進我軍帳!”
剛把沮授的事情處理完結就聽到手下報告說曹操帶來了一份約架書:
袁紹公鑑:
聞公擁兵百萬,雄踞河北,聲勢浩大,威震四方。操雖不才,亦領兗豫之眾,誓守漢室,保境安民。近來,天下紛擾,群雄並起,然則大道之行,終歸於一。操與公,皆為當世之英雄,豈能不相會於疆場,共決雌雄?
昔者,董卓亂政,公我二人,各懷忠義,共謀討賊。雖中途有隙,然皆因時勢所迫,非本心之願也。今賊影已消,而天下未定,吾等當以國家為重,私怨為輕。故特修此書,誠邀公於官渡之地,共舉大義之師,一決高下。
官渡之地,地勢險要,乃兵家必爭之地。操願以此地為戰場,與公一較高下。非為私鬥,實為安天下、定乾坤之大計。望公能摒棄前嫌,慨然應戰,共赴此約。
若公能勝操,則操甘願解甲歸田,不再問世事。若操有幸得勝,亦望公能順應天命,歸心漢室,共輔朝政,以安萬民。如此,則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望公深思熟慮,勿失此良機。操已整軍備戰,靜候公之大駕。願公我二人,能以此戰,定鼎天下,留名青史。
專此奉書,敬祈鈞安。
曹操 敬上
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