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改造青巖山(第1/2 頁)
沐崢返回青巖山後,驚覺此地亟待重振雄風。
於是,他果斷地決定進行大規模的改造。
首當其衝的任務,依舊是持續拆解馮德彪老寨子的木料石料。一時間,全堡男女紛紛行動起來,每人每日都奔赴老宅拆除木料、木板、石料等物件。經過全堡上下協力的奮戰,到驚蟄時分,整個四傾梁匪寨終被拆空。
經過青巖山眾人的一番清理,全寨上下可謂潔淨無瑕,乾淨到了極點。不但所有的木料石料都被拆走撬走,就連木板也沒留下一塊。最終的成果便是,青巖山建堡的材料總算全部籌備齊全。
望著堡內堆積如山的原材料,全堡上下都鬆了一口氣。沐崢亦下令購置數頭豬羊,全堡共同歡慶兩日。
歡慶結束後,此時距離春分僅有十餘天,又得著手準備全堡上下的春耕事宜。
首先面臨的一個難題是,去年秋冬,青巖山軍戶雖疏浚了百戶渠的一段,然而明顯的是,河低渠高,急需引水灌溉。
當地通常使用龍骨水車引水,對於沐崢而言,這龍骨水車一來每天需要專門的人力操作,二來引水量過少,功率過低。沐崢渴望能有一種效率更高的引水工具。
他憶起了後世的大水車,這種水車無需人力畜力,僅憑水流驅動,而且引水量極大,每日引水灌田可達三百餘畝。當然,有利必有弊,這種水車雖好,只怕造價頗高。
不過沐崢思索片刻,還是吩咐李漣與韓子二人前往各地尋覓工匠。
……
“大人,您所說的大水車,我在黃河邊曾見過。”
數日後,一群工匠站在沐崢身旁,皆是頗為專業的木匠泥工,乃是李漣二人從附近招募而來。其中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匠在聽聞沐崢的描述後,很快站出,神情傲然地說道。
聽聞老匠之言,沐崢對當下大明民間科技的發達程度略感驚訝,他問道:“大致需耗費多少錢糧?”
老匠盤算片刻,回道:“若用於灌井的水車,一架耗費銀兩不過十餘兩。只是這種筒車體型巨大,用料繁多,估計連材料與工費一併計算,打造一輪水車怕是將近百兩銀子。”
聽聞需近百兩銀子,沐崢不禁猶豫了一番。不過自從有了剿匪積財的途徑後,沐崢對於銀子的支出已不再那般小氣。他一咬牙道:“好,就依你。你所需的花費只管與我講,不過有言在先,倘若水車出了問題,我是不會付錢的。”
老匠傲然道:“大人儘可放心,倘若水車有問題,老漢等人分文不取。”
沐崢點了點頭,這老匠雖說神情傲慢,但有才能之人大多如此。只要他確有真本事,任用他又有何不可?
經過沐崢的拍板決定後,這幫工匠便開始熱火朝天地幹起來,設計圖紙,準備材料。
建造水車可是個大工程,首要之事便是尋找合適的硬木頭。
留在山裡的人大多都是以前周遭的村民以及起義軍招攏的人才,個個年輕力壯,聽說要找木頭,紛紛結伴,一頭扎進了附近的山林之中。
那山林裡荊棘密佈,蟲蟻眾多,可大家都毫無怨言,眼睛瞪得像銅鈴一般,不放過任何一棵有可能派上用場的樹木。
有人不小心被樹枝劃傷了胳膊,簡單包紮一下便又繼續尋找;有人被蚊蟲叮咬得滿身是包,也只是隨手揮一揮,全神貫注地判斷著木頭的質地。
與此同時,另一撥人則忙著去打水井,建水池。
打井的地方塵土飛揚,大家喊著號子,一下又一下地揮動著手中的工具,那沉悶又有力的撞擊聲彷彿是他們向這片土地宣戰的號角。
而建水池的人們也沒閒著,搬石頭、和泥灰,每個人都忙得滿頭大汗,卻又幹勁十足。
半個月的時光在這緊張忙碌中匆匆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