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大事(第1/2 頁)
第61章 大事
就塞利姆所得到的情報看,在法國忙著內鬥的同時,歐陸諸國也沒閒著,或者說對於他們而言,這正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畢竟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在帶英不下場的情況下,歐陸大致的矛盾其實相當明確了。
即奧法矛盾(幾百年的歐陸霸權爭奪),奧普矛盾(關於德意志的統一問題),土俄矛盾(俄國想要南下)。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三分波蘭(普奧俄之間的矛盾),瑞典捱打(俄瑞矛盾),巴爾幹爭端(奧土矛盾)。
塞利姆在此時要做的推演,就是把代表法國的那一環從歐洲這盤棋上短暫的抽開。
可以看出,此時整個西歐短時間內出現了一個真空區。
而法國在這一時期內失去對外威懾的結果就是,這不僅短暫的解放了英國的注意力,讓他得以將自己的觸手向更遠處延伸,也標誌著奧地利與普魯士的壓力得到了緩解。
由於上一次的俄土戰爭的草草結束,波蘭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沒能爭取到和普魯士締結軍事同盟的機會。
當然,締結了軍事同盟也沒啥用,歷史上葉卡捷琳娜二世一對波蘭開戰,腓特烈-威廉二世立馬就湊了過來,就為搶口熱乎的,生怕老毛子一個人給幹完了。
就現下的情況看,奧、普兩國對法國的國防壓力小了許多,完全有實力開啟二次瓜分。
再加上一直因為俄土戰爭而倍感尊嚴大失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儘管俄軍在俄土戰爭結束後成功逼退了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
但葉卡捷琳娜放出去的豪言卻一個都沒有實現,蘇丹在交鋒中隱約佔據優勢,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也沒有向她致歉。
一紙《韋雷爾和約》就宣告了兩國間戰爭的結束。
這讓自詡比肩彼得一世的葉卡捷琳娜非常惱火,這個時候不找波蘭刷點威望找誰刷啊。
三家一拍即合,瓜分波蘭的時機已經到來。
1790年二月十五日,普、奧、俄三國組成聯軍,分別進攻波蘭。
三國藉口波蘭傳播法國大革命,武裝干涉了波蘭內政。
而波蘭的應對是沒有應對,至於為什麼,此處就不得不提到波蘭堪比早期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選舉制了。
實際上,波蘭一開始本來是一個家天下的國家,但雅蓋隆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齊格蒙特二世沒有繼承人。
考慮到自家有絕嗣的風險,齊格蒙特隨即開始進行聯姻與尋找情婦。
他設法取得了瑟姆(議會)的支援,使得他的一切男性後代皆可繼位為波蘭國王與立陶宛大公。
但在齊格蒙特二世去世時,他仍舊沒有男性子嗣。
一生英明,遊走與天主教與新教爭端之間,促成了盧布林聯合(波蘭與立陶宛合併成聯邦)的齊格蒙特二世最後為這個國家創造出了自認為更有利於聯邦的君主選舉制。
在塞利姆看來,做出這套制度的齊格蒙特二世最後考慮的壓根就不是什麼聯邦的未來。
比起聯邦的未來,他更多的是對某下半身堡的提防。
他懼怕對方因為和他的聯姻而再一次的拿走一個王國的權力。
然而在齊格蒙特二世後,這個國家與其說是君主立憲制,不如叫貴族共和制。
1763年十月,時任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三世去世後,波蘭立陶宛聯邦開始了選舉國王的談判。
1764年九月七日,新國王選舉大會召開時,在強大的俄羅斯支援下,雄心勃勃的,三十二歲的斯坦尼斯瓦夫當選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也支援這項選舉,以換取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外交援助)。
至於為什麼斯坦尼斯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