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顧琦的故事(一)(第1/2 頁)
許婧上午陪羅玉蘭掛完水,又吃了頓年夜飯的剩菜,下午直接開車到了顧琦家。許婧沒想到顧琦一直都是住在老家的,城裡和老家房價相差很大,他們這種已經成家還有了孩子的高階打工人,租房成本是非常可怕的,還不如跨城通勤,高速和城際高鐵都很方便。
顧琦家是新小區,沿江大平層,她們這個小城市最好的樓盤之一。
許婧知道這個樓盤,有一整條環繞戶型的玻璃大陽臺和落地推拉窗,風景非常好。
然後進入顧琦家,許婧發現她把整條十一米長的陽臺封起來了。
可以看出是後封的,沒有動基本結構,非常雜亂無章地用鋼管和木板把陽臺像寵物的籠子一樣框了起來,然後在中間填塞柔軟的泡沫和海綿墊,玻璃推拉門上也鋪了防撞海綿。
這種戶型的特色就是大陽臺,大陽臺的採光非常好,在房間規劃設計時就會圍繞大陽臺來考慮每個房間的採光。現在大陽臺被封住了,顧琦家採光幾乎等於沒有,大白天也全屋開著燈。
這是一個沒法招待客人的家,任何人進來第一眼就會發現有問題。
但是顧琦還是請許婧來了。
“你媽媽怎麼樣?”許婧先問。
顧琦請她坐沙發上了,給她倒了茶,“骨裂了,醫生說最好住院觀察。你吃東西嗎?”
許婧搖搖頭,顧琦就在她身邊坐下來。
她們好像達成了默契,今天什麼客套都不用了,沉默地對坐著,顧琦好像在思索什麼,許婧就等她想明白,等她願意開口。
顧琦沉默了很久,許婧想她可能是不知道怎麼開口。
“英英她,”顧琦的聲音有點啞,但是很平靜,完全接受了現實的樣子,“不到兩歲就確診了自閉症。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婚檢產檢我都做了,所有指標都沒問題,但她就是生病了。”
許婧看著顧琦,顧琦低著頭,手裡抱著茶杯。
“我一開始完全不知道這是個什麼病,自閉症,這不是我們小時候用來罵人的嗎?我老公,他是高知,他知道這個病,跟我說這種病發病率不低,只是我們國內的社會關注很少,國外已經有比較成熟的治療體系。
“我當時就想既然你這麼說,那這個應該是可以治好的病。我當時已經賺了不少錢,我們夫妻一起,我們家算是高收入家庭了,生個病而已,我們花錢找最好的醫生,一定可以治好。
“然後就是不停地求醫,一次次檢查,一次次面診,醫生也說我們發現及時干預及時,是很不容易的。我們不光看醫生,還認識了很多相同情況的家庭,我才知道國內自閉症兒童家庭其實非常多,每個城市都有,還有各種互助會,可以在某些家長有困難時幫忙帶孩子什麼的,平時也會一起分享心得,有適合的康復訓練也會一起參加。
“英英小時候有攻擊行為,他們也叫侵犯行為,會破壞傢俱和攻擊人,我們都不知道那麼小的孩子從哪裡來的那麼大力氣,你鬆開手一兩秒,她就能把鋼化玻璃敲裂,砰的一聲,我當時心臟都要嚇出來了。也幸好是鋼化玻璃,沒有碎屑掉下來,英英沒有受傷。後來我們就把家裡弄成這個樣子,英英的房間,就是那間關著門的,所有東西都包了墊子,牆上還貼了那種吸音海綿,她有時候也會喊叫。”
許婧忽然想起來有次給顧琦打電話,她那邊安靜得像真空一樣。
“我們干預治療一年之後英英就有進步了,起碼不會打人扔東西了。那段時間我態度非常積極,我們發現早干預早,不缺錢,我再積極配合,英英說不定幼兒園前就能像普通小孩兒一樣了。我很積極地帶英英參加治療,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所有其他家長推薦的活動我和我老公都會帶英英去,就像那種遊戲裡的每日任務一樣,我們滿懷信心,每天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