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趙奢收稅平原君家:公正無私,執法如山(第1/4 頁)
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局勢動盪不安,趙國於列強環伺之中艱難求存。其北鄰燕國,東接齊國,南壤魏國,西界秦國,地緣政治環境錯綜複雜,各國虎視眈眈,皆欲在這亂世之中分得一杯羹。而趙國國內,政治格局亦是盤根錯節,貴族勢力與王室權力相互交織,彼此制衡又相互依存。
平原君趙勝,作為趙國宗室貴族中的翹楚,身份尊貴無比,其地位舉足輕重。他廣納賢才,禮賢下士之名聞於諸侯,門客數千,往來皆為一時之豪傑。其府邸規模宏大,氣象萬千,每日車水馬龍,賓客盈門,儼然成為趙國政治與社交舞臺上的核心所在。
趙奢,彼時初任趙國田部吏,職司徵收田賦等國家稅收事務。彼時之趙國,歷經連年戰火紛飛與社會動盪,民生凋敝,經濟衰退,國家財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稅收,作為國家經濟命脈之關鍵所在,其正常徵收與否直接關乎趙國之穩定與發展,關乎趙國在這激烈的戰國爭霸賽中的生死存亡。在此背景之下,趙奢肩負起這一艱鉅使命,而他與平原君之間的那場驚心動魄、意義深遠且足以載入史冊的交鋒,也由此徐徐拉開帷幕。
一、事件起因
戰國時期,各國稅收制度雖因國情不同而略有差異,但總體而言,皆以維持國家機器運轉、保障軍事開支以及促進經濟發展為主要目的。趙國稅收來源廣泛,涵蓋田賦、商業稅、手工業稅等諸多領域。田賦乃農業社會之根基,關乎百姓生計與國家糧食儲備;商業稅則隨著城市的興起與商業的繁榮日益重要,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補充;手工業稅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趙國當時的工業水平與製造能力。
然而,隨著貴族勢力在趙國的不斷膨脹,一些權貴之家恃寵而驕,開始漠視國法,肆意逃避稅收義務。平原君家,作為趙國權勢滔天的家族,亦深陷此弊。其家中田產廣袤無垠,奴僕成群,商業產業遍佈各地,本應是趙國稅收的中流砥柱,卻長期存在著少納稅甚至公然不納稅的惡劣情形。據《史記》記載:“平原君家不肯出租稅,奢以法治之。”此寥寥數語,卻深刻揭示了當時趙國稅收制度所面臨的嚴峻挑戰以及趙奢所肩負任務之艱鉅性。
趙奢作為田部吏,深知稅收於國家之重大意義。國家欲養兵衛土,抵禦外敵入侵,需大量錢財購置兵器、糧草,訓練士卒;欲興修水利、築城修路,改善民生,亦離不開稅收的支援。若任由權貴肆意逃避稅收,國家財政必將入不敷出,陷入困境,最終導致趙國根基動搖,大廈將傾。“國之興衰,稅賦攸關。”趙奢秉持著這一堅定信念,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向平原君家徵收賦稅的艱難征程,一場風雲際會就此展開。
二、收稅過程
初次接觸
當趙奢率領著收稅隊伍,滿懷壯志地來到平原君家那巍峨壯觀的府邸門前時,迎接他們的並非是理解與配合,而是重重阻礙與傲慢無禮。平原君家的門客們,依仗著主人的顯赫權勢與崇高地位,對趙奢一行嗤之以鼻,極盡嘲諷之能事。他們如惡犬般堵在府邸門口,氣勢洶洶,聲稱平原君家乃趙國貴胄,功勳卓著,豈容小小田部吏前來徵稅,簡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趙奢見狀,雖心中憤慨,但仍強壓怒火,不卑不亢地向門客們表明自己乃依法行事,稅收乃國家之根本大法,關乎趙國興衰存亡,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逃避納稅義務。然而,門客們驕橫跋扈,根本不聽趙奢的解釋與勸告,依舊惡語相向,強行阻攔。此時,趙奢深知若不採取果斷措施,此次收稅行動必將無功而返,且趙國稅收制度之威嚴將蕩然無存。正如《韓非子》中所言:“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法律既定,就必須堅決執行,不容有絲毫妥協與退縮。趙奢目光堅定,毅然決定衝破阻攔,強行進入府邸進行核查徵稅,以扞衛法律之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