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秦始皇沙丘之變:病亡沙丘,權力交替(第1/6 頁)
一、巡遊背景
秦始皇嬴政,這位千古一帝,以氣吞山河之勢,揮動虎狼之師,歷經十數載烽火硝煙,逐一踏平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如巨擘擘畫乾坤,終結了長達數百年之久、紛爭擾攘、生靈塗炭的諸侯割據亂世,於華夏大地矗立起中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那是一段波瀾壯闊、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秦軍的黑色旌旗所到之處,六國壁壘紛紛傾頹,舊有的政治秩序被徹底打破,全新的帝國藍圖在鐵血與戰火中徐徐鋪展。
然而,新生的秦帝國雖坐擁廣袤無垠的疆域,雄兵百萬,良將千員,表面上恰似那巍峨聳立、金碧輝煌的摩天巨廈,在初升朝陽的映照下熠熠生輝,盡顯霸氣與威嚴;實則內裡暗潮洶湧,潛藏著諸多棘手難題,仿若根基尚未夯實的巍峨建築,在疾風驟雨的侵襲下搖搖欲墜。
首當其衝的便是六國舊貴族勢力,這些曾經在各自封國呼風喚雨、錦衣玉食的權貴階層,世代經營,盤根錯節。他們依託深厚的家族底蘊,在朝堂之上廣植黨羽,於市井之間籠絡人心,掌控著鉅額的財富,尊享著無上的威望。儘管國破家亡,往昔的榮華富貴如夢幻泡影般消逝,但他們復仇復國的火焰卻從未熄滅,只是在暗中蟄伏,猶如冬眠的猛獸,時刻窺探著時機,以求東山再起。他們或秘密串聯反秦志士,於月黑風高之夜謀劃叛亂;或巧立名目,煽動舊國遺民對秦法的牴觸情緒,妄圖掀起燎原之火,顛覆秦的統治,重溫往昔的尊榮歲月。
與此同時,秦帝國廣袤的邊疆地區亦不得安寧。北方的匈奴一族,宛如一群兇悍無比、來去如風的草原蒼狼,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憑藉著精湛的騎射技藝與超強的機動性,時常如鬼魅般越過邊境防線。他們騎著快如閃電的駿馬,揮舞著寒光閃閃的彎刀,闖進秦的北方郡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到之處,村莊化為焦土,百姓慘遭屠戮,牲畜被劫掠一空,致使邊境地區的生產生活陷入癱瘓,百姓們整日生活在恐懼與絕望之中,惶惶不可終日。而在南方,百越之地仿若一片神秘莫測、危機四伏的原始叢林,山高林密,瘴氣瀰漫,仿若天然的屏障,庇護著當地尚未開化、野性未馴的部族。他們憑藉著對地形的熟悉與頑強的鬥志,不時對秦軍發起小規模卻異常刁鑽的反抗鬥爭,仿若泥鰍般難以捉摸,令秦軍疲於應對,大量的兵力與物資被牽制消耗於此,成為秦帝國難以擺脫的沉重包袱。
再者,秦始皇為強化中央集權、促進國家深度融合而雷厲風行推行的一系列統一政策,恰似巨石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千層浪,遭遇了來自各地舊俗與保守勢力的頑強抵制。“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統一度量衡,這些舉措雖高瞻遠矚,旨在打破地域壁壘,實現文化、經濟、社會生活的無縫對接,可對於習慣了舊有文字書寫方式、度量衡標準,遵循著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生活習俗的百姓和貴族而言,卻不啻於一場強行闖入生活、打破固有秩序的狂風暴雨。在市井街巷,商鋪老闆們對著新的度量衡器具愁眉苦臉,抱怨連連,生怕換算失誤而折損本利;在學館私塾,老學究們搖頭晃腦,對著新文字規範長吁短嘆,認為此舉破壞了文化傳承;貴族們更是心懷怨懟,覺得自身特權被削減,往昔高高在上、與眾不同的地位受到了衝擊,牴觸情緒恰似燃燒的烽火,在各地熊熊燃起。
面對如此錯綜複雜、危如累卵的局勢,秦始皇嬴政深思熟慮後,毅然決定以巡遊天下這一極具視覺衝擊力與政治威懾力的方式,彰顯皇權天威,震懾潛在的反對勢力。他精心籌備,組建起一支規模浩大、氣勢恢宏的巡遊車隊。車隊最前方,是身著黑甲、手持長戟的精銳騎兵,他們宛如黑色的閃電,奔騰馳騁,清掃道路,揚起漫天煙塵;中間簇擁著皇帝那金碧輝煌、雕龍畫鳳的鑾駕,轎廂四周鑲嵌著璀璨寶石,在日光下閃爍著耀眼光芒,盡顯皇家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