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烏江突圍(第1/3 頁)
夜黑風高,烏雲壓頂,蒼穹如墨,星辰隱匿,正是西楚“烈陽軍”突圍的絕佳時機。四周靜謐無聲,只有風在呼嘯,彷彿是大自然在為他們送行。
烈陽軍的將士們身披鐵甲,手持長槍,眼神堅定而果敢。他們知道,這是一場生死較量。他們趁著夜色全數登上了侯如賢督造的五十艘木質大船,準備強渡烏江,也讓他們逃離北秦大軍給他們佈置的這處絕地。
馬延忠,這位西楚的勇將,率領著麾下的十萬“烈陽軍”,毅然決然地留在了山谷大營之中。他們深知,倘若一同突圍,勢必難以逃脫北秦大軍的圍堵,最終在烏江河畔陷入絕境。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馬延忠挺身而出,自告奮勇地承擔起迷惑北秦大軍的重任,以十萬帶傷的西楚勇士作為疑兵,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戲碼。
他深知,這是一場豪賭,賭上的不僅是這十萬勇士的性命,更是那四十萬袍澤的生機。於是,馬延忠精心策劃,巧妙佈局,讓這十萬勇士在山谷中大張旗鼓,旌旗招展,營造出一種西楚大軍仍在山谷中堅守的假象。他們時而吶喊,時而擊鼓,時而放箭,讓北秦大軍難以窺破真相。
與此同時,那四十萬西楚精銳趁著夜色,悄然從另一條隱秘的小路突圍而出,向著遠方疾馳而去。他們知道,這是一場生死較量,只有儘快擺脫北秦大軍的追擊,才能保住性命。而馬延忠和他的十萬勇士則成為了這場較量的犧牲品,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袍澤們築起了一道生命的屏障。
當北秦大軍發現真相時,那四十萬西楚精銳早已遠去無蹤。而馬延忠和他的勇士們則仍在山谷中堅守著最後的陣地。他們的吶喊聲、鼓聲、箭聲交織在一起,成為了一首悲壯的戰歌。最終,當北秦大軍攻破山谷時,馬延忠和他的勇士們已全部壯烈犧牲,但他們用生命為袍澤們贏得了突圍的機會。
項偉奇、羅文昊五人,懷揣著僅有的四十萬西楚“烈陽軍”,乘舟強渡烏江。波濤洶湧,巨浪滔天,他們彷彿置身於無盡的黑暗之中,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與危險。然而,正是這些艱難險阻,錘鍊了他們的意志,讓他們更加堅定了前行的決心。
終於,歷經千辛萬苦,他們到達了彼岸。可是,當回首望去,只見犧牲在烈火中的馬延忠將軍和那十萬西楚勇士的英勇身影,他們的心中不禁湧起了無盡的悲憤。那熊熊燃燒的火焰,彷彿是英雄們不屈的鬥志,照亮了他們的前行之路。
望著那悲壯的一幕,項偉奇、羅文昊等人心中充滿了敬意與痛惜。他們知道,這些犧牲的勇士們,為了西楚帝國的將來,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在這一刻,悲憤之情難以言表,他們只能默默地立誓:為了那些犧牲的勇士們,為了西楚帝國的將來,他們必須更加努力地戰鬥下去。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力量與信念,彷彿能夠聽到那些英勇的靈魂在耳邊低語,激勵他們不斷前行。
烏江河畔,秋風蕭瑟,項偉奇、羅文昊他們五人立於河畔,目光如炬,滿是悲涼的神情。他們吩咐親衛軍引導烈陽軍安營紮寨,隨即轉身步入中軍大營,再次開啟了會談。
大營之內,燈火通明,簡易的沙盤已經被他們的親衛軍精心佈置完畢,上面標記著各路兵馬的位置與動向,宛如一幅生動的戰爭畫卷。項偉奇手指輕點著沙盤,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緩緩說道:“諸位,雖然我們從死亡谷地突圍出來。但,我們要如何趕到‘封狼關’也是比較嚴峻的問題。”
“在我們面前有兩條路,其一是率兵回國,保留實力,等到北秦帝國侵犯我國時,在予以痛擊,畢竟我們百萬大軍已經損失了六十萬。其二,那就是繼續前往‘封狼關’,和南趙大軍聯手,攻破‘封狼關’,以解東海之危。”
羅文昊微微頷首,聲音沉穩而堅定,彷彿每一個字都蘊含著不容置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