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出城投降(第1/3 頁)
在常山城背後巍峨的山峰之巔,南趙帝國曆代帝王沉眠的陵墓靜靜地矗立,彷彿是歷史的見證者,沉默而莊嚴。宋承熙此刻披頭散髮,面容憔悴,他身下堆積著滿滿的木柴,手中緊握著一根熊熊燃燒的火把。火光映照在他那張蒼白而堅毅的臉上,映出了他內心的決絕與痛苦。
遠處,錢思菁隨著古拉琪爾漸行漸遠,她的身影在宋承熙的視線中逐漸模糊。這一刻,宋承熙的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感,有不捨、有無奈,更有深深的絕望。可是,他卻沒有開口挽留,只是默默地望著她的背影,彷彿是在進行一場無聲的告別。
風,從山巔吹過,帶著幾分寒意,也帶著幾分淒涼。宋承熙的衣衫在風中被吹得獵獵作響,他的身影在火光與陰影中忽明忽暗,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般複雜難言。他手中的火把,既是他的希望,也是他的絕望,燃燒著他對錢思菁的愛戀,也照亮了他即將踏上的不歸路。
在這一刻,時間彷彿被無情地凍結,凝固了周遭的一切。宋承熙靜靜地矗立在那裡,如同一尊沉默的雕像,任由那熊熊的火光一點點吞噬著自己的身體,彷彿要將他所有的生命力與希望都徹底湮滅。火光映照在他的臉上,映照出無盡的痛苦與不捨,如同潮水般洶湧而來,衝擊著他那顆脆弱而堅定的心。
他深知,自己即將成為南趙帝國最後一個皇帝,成為那個揹負著亡國之痛的君王。但在這絕望的深淵中,他心中的那份驕傲與尊嚴卻從未有絲毫動搖。他絕不對敵人投降,絕不對命運低頭。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他們家族的祖訓,也是他的信念與誓言。
火光越燒越旺,將他的身影拉得越來越長,彷彿要將他所有的痛苦與掙扎都永遠地鐫刻在這片土地上。但他卻毫無懼色,只是靜靜地站在那裡,用那雙堅定的眼神注視著前方,彷彿在向世人宣告:我雖死,但我無愧於這片土地,無愧於我的子民。
皇帝宋承熙自焚於皇陵之前,這訊息如同野火燎原,瞬間席捲了整個常山城,城中百姓議論紛紛,無不扼腕嘆息。火光沖天,映紅了半邊天空,彷彿是天地間最悲壯的輓歌。
不久,“北武王”宋承乾帶著一群重臣,浩浩蕩蕩地抵達了皇陵之外。只見遠處烈焰翻騰,熱浪滾滾,將周圍的空氣都烤得扭曲起來。他們策馬緩行,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震驚與悲痛。
當宋承乾他們終於來到皇陵之前,眼前的景象讓他們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酸楚。只見熊熊烈火肆虐,火光中的人影時隱時現,彷彿是宋承熙的靈魂在烈火中徘徊,訴說著無盡的哀怨與不甘。那火焰彷彿有靈性一般,時而跳躍,時而翻滾,將皇陵映襯得如同煉獄一般可怕。
宋承乾勒住韁繩,目光凝視著那熊熊燃燒的烈火,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緒。他深知,這一把火不僅燒燬了皇陵,更燒盡了他們兄弟之間的最後一點情誼。他深吸一口氣,轉身對身後的將士們沉聲道:“皇上已去,我等當以國事為重,務必儘快穩定局勢,安撫民心。”眾將士聞言,紛紛神色一凜,齊聲應道:“遵命!”隨後,他們便整頓兵馬,開始著手處理後續事宜。
三日之期轉瞬即至,“北武王”宋承乾領著殘存的忠良之士,緩緩推開常山城厚重的城門,其背影在晨光中顯得格外蒼涼而堅定。城門吱呀作響,彷彿是歷史的嘆息,見證著又一個時代的落幕。城外,北秦帝國的“天策大軍”整裝以待,鎧甲閃爍,旗幟獵獵,一派不可侵犯之威。
“北武王”宋承乾步入敵軍之中,每一步都踏得地面微微震顫,他的眼中沒有恐懼,只有對過往的緬懷與對未來的淡然接受。他高聲宣佈,南趙帝國自願投降,願將這片土地的每一寸都融入北秦的懷抱,從此兩國恩怨,化作塵土,隨風消散。
這一刻,常山城的石板路上,迴響著的是兩帝國子民複雜交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