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老師們的野望(第1/2 頁)
見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王錢進只能硬著頭皮站了起來。
“老師們,校長們!有啥子需要我做的,儘管吩咐就是。飯也吃了,酒也喝了,我們就開啟窗子說亮話嘛!”
王愛國和袁進軍相視一笑:還是你懂你的學生啊。
袁進軍示意王愛國:“還是你來說吧。”
王錢進知道,他的這位恩師,確實有想法。
聽完之後,他也算是明白了老師們的苦心,應該說是老師們的野望。
他們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培養一批優秀的教師隊伍,培養一批優秀學子,爭取把學校打造成重點高中。希望王錢進在合適的時候幫幫忙,出出力。
畢竟,光是靠教育局分配的那些老師過來,估計都是一些師範的專科生,能力和水平都需要從零開始,效果肯定不好。
但是,光靠學校現有的教師,袁進軍覺得確實也很難。
王錢進沒有做聲,他其實也在思考,一個學校的發展,究竟靠的是什麼?一個人的發展,靠的又是什麼?
他想起前世的自己,初中時懵懵懂懂,高中了,還是懵懵懂懂,都高三了高四了才幡然醒悟,奮起直追,最終才透過考上本科,走出了農村。
如今,重活一世,很多事情,他看得更加明白。
正如魯迅先生說的那樣: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在求學的路上,其實,個人的努力比環境的改變更為重要。
根據人的發展觀來說,也是如此。
在學校的班級教學制度下,教師每天講的內容都是一樣的,但是因為每個人的接受速度不同,他們所能吸收的也不同。
因此,因材施教是關鍵。
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與個人而言,別人的學習方法再好也需要最佳化後有選擇地用,學習目標再遠大也需要明確具體階段的具體小目標,否則就是痴人說夢。
王錢進把自己對教育的理解認認真真地向恩師們講了一遍。
尤其是對校園環境的治理,學風的整治和引領尤為關鍵。
一個學校的底蘊是否深厚,不僅需要人才和名師,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潛心教學,用心育人。
孔聖人學生三千,不也是最後只有七十二個成績優秀的嘛。
五個手指本來就是長短不一,咱們可不能給拉扯到一樣長,揠苗助長,是教育的大忌。
思想需要引領,更需要啟迪。
就自己來說,如果只是管好自己和自己的一個小家就行了的話,何必編什麼《母題試卷》?
想當初,確實只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說白了,就是為了賺錢。
但是,經過一年的運作之後,王錢進也有了一個全新的定位:做教育真的要用心,做教育資料更需要負責,否則你生產出來的就不是學習資料,而是垃圾。
同樣,放眼一個學校的教育,我們看的不僅僅是學生的當下,更要看學生的未來發展。
前世的奧運冠軍,即便天賦異稟,哪一個不是從小就刻苦訓練,久久為功。
但是,很多人就只看到別人光鮮的一面,卻沒有去研究他人背後的付出和努力。
拼搏兩字,可不僅僅是搏而已,更主要的是拼,要有拼勁兒,要有拼命的勁兒!
何為拼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是拼命。植物的向陽而生,是為拼命。人在極限條件下的竭盡所能,是為拼命。
王錢進早已放下酒杯,一邊喝著茶,一邊侃侃而談。
教育本身並不複雜,複雜的是人心。
古人常說:人心齊,泰山移。
團結就是力量,這可不是一個口號,而是實踐出真知的總結。